幼儿从挥舞手臂作涂鸦运动,到上下左右涂鸦,后又演变成圆圈涂鸦。从重复多叠的复合圈圈过渡到单线接口圈圈,每一个发展过程都是一种进步,每一种现象都是幼儿发展成长的轨迹。
在图画发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不是都能称为绘画的。绘画意味着用形状表示一定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幼儿绘画应该是从小圈圈开始才算有了形体和某些意义,小圈圈是想象的初始。
有了形的出现,就有了两度空间和平面绘画。幼儿从知道有形,到能理解到三维空间的立体表现,大约需要 7 年的时间(2~9 岁)。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幼儿及初学龄的儿童,不管儿童画得有多好,理解得有多深,绘画技巧有多娴熟,都只能在有限的平面里做文章。幼儿有了这两个维度的平面,也足以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了。
幼儿图画样式受年龄的限制,在自然发展状态下,什么年龄阶段就有什么年龄阶段的造型样式。期间,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儿童的表现,不要指导儿童画中与现实不相符的地方,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成人看到的结果,更不要直接教。
家长要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孩子眼里的形与成人眼里的形,差别是相当大的。幼儿是在看到的形上面加上自己的想法了。如果成人教他们像“看图识字”那样去识别形,就等于家长教给孩子这是汽车、树、鱼,孩子也就会记住这些形象。当他们需要这些形象出现时,会随手调动记忆中的图形。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不会主动的去想这个问题了。
“看图识字”对儿童主动观察是一个损害,试想当一个孩子从一岁多到五六岁成长期间,他会见过多少事物。像“看图”中的苹果、香蕉、菠萝、房子、气球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用得着提前去刻意的教吗?
如让学生去画一个梨,不要告诉他们成人看到的梨的形状,要让他们自己去看看梨长的什么样,是个什么样的形。而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把它画出来。更不要把简笔画造型的梨直接比照着画。
这时,孩子画出的梨有可能与看到的实物有很大出入,甚至“一点儿”也不像,但这却是孩子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家长应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不要说像不像的问题,不要提与形相关的任何意见。因为,孩子画的是自己“觉得”。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有好多家长和教师认为无论大人小孩儿的画,画得像才是画得好,能画像是一种技巧,参加兴趣班就是要学画画的技巧,认为技巧一定要靠教师教才会,幼儿不学技巧是不会画的。
图 1
这个现象与成人画相比非常有趣,成人画画是越不会画的,画得东西越多越复杂,画得好的,画得线又少造型又简洁。这说明一个问题,成人要想画得像儿童画那样简洁,需要长期艰苦的学习才能取得,不像孩子不经过任何学习,一出手就能把汽车的形画得如此简洁。(图1)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画过一组公牛,通过十一次减法,才把一头写实的牛变成了简单的只剩下几根线的牛。【1】
成人的画需要减法才能进步,儿童的画需要加法才能进步;成人是越画越少,儿童画是越画越多。画上的内容会随着孩子的认知的增多,阅历的丰富,越画越多,这与成人的学画经历过程是相反的。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相反,喜欢画复杂的造型。假如给孩子准备两组实物,一组是挖土机,另一组是一只瓶子,画挖土机的可能是大多数。挖土机的结构样式更能引起孩子画画的兴趣。形体越复杂越对孩子有吸引力。
因为儿童画画不懂得困难,所以不考虑难易,儿童画画靠直觉不靠理性,再复杂的景象在儿童那里都会被儿童消化成符合自己年龄和理解的画了。
现在,几乎所有适合儿童画的题材都被成人的简笔画污染,书店里也多是蒙纸涂画,简笔画等类的图书,再加上教师与家长的不正确教育,孩子画画的环境已非常糟糕。在幼儿园里见到的都是造型准确,比例合适,涂色均匀,干净漂亮,但画面内容表现形式千篇一律,形象呆滞,缺乏生动性和孩子气的画,见哪一幅都感觉似曾见过。在成人思维干扰下,孩子画出的画大多有这个特征。
就是这个画得很像的画,欺骗蒙蔽了好多人,认为这才是学的有成绩。很难见到孩子幼稚、可爱、好玩儿能表达孩子纯真的画了。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陈丹青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摧残孩子。老师、家长,串通好了,细细地摧残。”【2】
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造型,在画中出现最多的还不是汽车,虽然好多孩子都喜欢画汽车,尖顶的三角形小房子造型在幼儿园绘画中出现的次数应该是“冠军”了。喜欢画画的孩子,又有哪个孩子没画过这种特征的房子呢 ?
图2
无论你走到哪里,天南地北,城市农村,只要你到当地的幼儿园里看一看,就会看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全国的幼儿园“统一” 了造型样式的房子。一个三角形的房子顶,房檐下有画着十字格的左右两个小窗户,在窗户中间下方,有一扇门,在尖顶右边有一个直立的冒着烟的烟筒,偶尔见画在左边的。(图2)
尖顶房子的造型样式风靡全国,渗透到全国各地各个角落的幼儿园。这个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被“标签化”了的房子样式已经成为房子的“代言形”,如果有孩子画出的房子不是这样的造型,反而感觉不正常,因为大家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种“天经地义”的画法了。
这样的图形不来自孩子的观察,是成人强加于孩子的房子造型样式。房子的造型在教前已经被定型。
这个事实证明了虽然有好多题材和图形适合儿童画,但好多图形的样式都来自成人的设定,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这些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成人图形样式大量输入,势必替代了孩子的观察,剥夺了孩子的生活体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画中没有了自己的观察,没有了自己的视觉,没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些可怜的孩子们逐渐被训练为形的奴隶。
这种直接向孩子灌入由成人设计的形的教法,大大超越了孩子自身阶段性发展规律,提前做了他们还不能认知理解的事情,对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也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图3
除此之外,烟筒与地面垂直也是成人意识,在没受成人干扰的情况下,儿童画画只管笔头的周围,没有全局概念,还不能整体的看问题,还意识不到烟筒与地面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还要有呼应,还得与地面垂直。如果是用儿童的眼睛和思维做这个事情,烟筒与房顶斜坡垂直才是儿童的正常心理反应(图3)。这个现象与孩子画走在山坡的人一样,人应与山坡垂直,不是与地面垂直。他们自己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至于在斜坡上能不能站住人,人会不会倒下,孩子们就不管了。
儿童美术是教给孩子画形,还是让孩子自己画形,历来是教师和家长讨论的焦点。儿童美术不单是技巧而是思维活动。孩子学钢琴与学画有质的不同,钢琴练得是技巧,儿童画不是。
图 4
儿童画是一种感悟,一种冲动,一种意念,只要孩子想画就能画出来,儿童绘画需要的动力支持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情绪。有好多孩子的画,画得也挺像,造型也很准,就是不生动,没有感情,画面看上去很苍白,缺少感染力。有的孩子的画,形也不准,画得也不像,但画面充实饱满,好玩儿、有趣,感情率直、纯真。图 4是5 岁的刘小雅 根据一首童谣故事画的画,说一个放牛娃的牧笛悠扬动听,引来了凤凰、仙女、老鹰、兔子等许多听众聚在一起,画面主题突出,简洁明亮,线条自由轻松流畅。虽然画中细细的牛腿难以支撑硕大的牛身,牛头更像一个乌龟头,这些不像的动物似乎一点儿也没影响意思的表达,反而更让人觉得画好玩儿,幼稚,可爱,孩子气十足。这是一幅很优秀的儿童画,在 2011 年全国“少儿美术”艺术作品展评中荣获一等奖。更有趣的是当我把这个消息给她说时,她一脸的疑惑,认真地说:“没想到啊!我就是随便画着玩儿的。”看来画得像不像并不影响情绪的表达,孩子的画好与像不是一回事。
艺术这东西感情色彩很浓,很难用语言说得清楚,正确无误的不一定就是艺术,艺术的也不一定非要正确。认真画的不一定就能画好,漫不经心地画着玩儿的不一定就画不好,孩子的画是不能用形是否准确来判断好坏的。
绘画是情感上的真挚,不是形的准确。所以,表达思想情感的绘画是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准确”的造型来表达的。思维、想象、创造、个性的因素远远的大于“准确”的形的作用,而这些都是无形之物,是不能用技法替代的,因而也是不能教的。这里面所有涉及到表现的造型要素,都可通过作者自己体验和感悟。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关键不是这些技巧,而是教师或家长的教育观下的方式方法。
注:[1] 毕加索的公牛,《早期教育》2009-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