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运用的是什么防御机制,此地无银三百两是讲的什么道理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5 17:26:30

空城计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对方大军压境,自己身边就几百个老弱病残,毫无抵抗能力,索性大开城门、抱一张琴坐城头卡啦OK,你要进来就进来,我已经放弃防御等着你进来,结果呢,敌人反而吓跑了。

这是《三国演义》里最家喻户晓的斗智之一,也是诸葛亮一生用兵中最险的一步棋没有之一。

那这里边,藏着怎样的心理学道理呢?

此地无银三百两运用的是什么防御机制,此地无银三百两是讲的什么道理(1)

我念大学时,去看过一个先锋剧,叫《与艾滋病无关》

去之前很期待,以为能看一场跌宕起伏、活色生香的故事——毕竟,“艾滋病”三个字,会让人想起各种刺激的东西:毒品、性关系、生与死、社会危机。

结果呢,它是类似《等待戈多》、或者《两只狗的生活意见》那种结构与形式,好像是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扯各种有的没的,然后,扯着扯着,就结束了。

艾滋病,以及“艾滋病会让人想起的各种刺激的东西”,压根就没出现过。

有人说,你是不是傻,人家标题里直接告诉你了哎:这玩意儿与艾滋病无关。

问题是,你会这样理解吗?谁会这样理解啊?谁知道它说了跟艾滋病无关,就真的与艾滋病彻底无关啊?

既然与艾滋病彻底无关,那它取名时提一句艾滋病干嘛啊?它怎么不叫《与甜甜圈无关》、《与挖掘机无关》、《与飞机场无关》、《与珍珠奶茶无关》啊?

我自己也写过一个叫《暗夜,与爱情无关》的短片,讲的还真就是一场爱情故事,只不过,似有若无、欲说还休了一点。

能直接放进名字里的关键词,无论如何,都该成为某种内在主题、至少是内在要素吧。

哪怕这“内在”真的很“内在”、于是不那么直观可见,哪怕这主题被隐藏在一个“与xx无关”的狡猾句式里。

事实证明,自以为狡猾的是我,《与艾滋病无关》的主创很真诚,他们用标题说了句大实话。

不对,应该说,真诚的是我,《与艾滋病无关》的主创很狡猾,他们竟然能用一句大实话,误导了所有人。

没错,用一句大实话,误导了所有人。

想想空城计,是不是也属于这个逻辑?

诸葛亮导演了一部《与艾滋病无关》,司马懿满脑子都是“艾滋病会让人想起的各种刺激的东西”,于是买票入场。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对空城计的评价是:“不欺售欺”(Honesty is the best deception)—越是说大实话,越是没人信。

夫无兵备而坦然示人以不设兵备,是不欺也;示人实况以使人不信以为实况,示弱适以见强,是欺也。

我没有,我告诉你我没有,这是说实话。

我告诉你我没有,目的在于让你不相信我没有,用告诉你我没有让你觉得我肯定有,这是说假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可谓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学&社会学现象。

此地无银三百两运用的是什么防御机制,此地无银三百两是讲的什么道理(2)

我们都熟悉另一句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它和空城计,很像是两种逆向运行的思维实验。

一个是把谎话说得太像实话,是没人信你的谎话。

一个是把实话说得太像谎话,于是没人信你的实话。

当然,从初始动机来看,二者都是想要骗过对方。

所以,没人信你的谎话,就是行骗失败了,没人信你的实话,就是行骗成功了。

这就是为什么空城计是流传千古的佳话,此地无银三百两却是人人哂之的奇葩笑柄。

当然,空城计这个微妙的心理学&社会学现象,这个用大实话说成的高智商谎话,还有这么四个层次的成立前提。

第一,一个绝对不可能说实话的大场景。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兵以诈立”,这些话说的是啥?说的是战争的残酷里,容不下我们日常提倡的行为道德——比如诚实。

“我这里只有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兵”,这话你喝多了玩真心话大冒险时讲讲无所谓,可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人家信你才怪。

不信?太好了,要的就是你不信,就是要在你绝对不会信的语境里,抛出它来,让你亲自否决它。

第二,一个绝对不可能说实话的人。

“绝对不可能说实话”,落在反派身上,叫做老奸巨猾、诡计多端,落在正角身上,叫做足智多谋、神鬼莫测。

诸葛亮肯定是后一种。

足智多谋的人通常不会做傻事,战争中对着敌人说实话,那就是“傻事”,更何况是打开城门、高唱北京欢迎你(划掉)。

第三,一个绝对无法承受的说实话的代价。

用几近坐以待毙的形式、摆出束手就擒的姿势,就算这里面藏了啥后手和伏笔,它也赌上了一个分分钟会全军覆没的直接后果。

诸葛亮一生唯谨慎,谁都觉得,他不该赌上这些。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时说:小心谨慎的人,不会做大胆妄为的事,但也只有小心谨慎的人,才敢做大胆妄为的事,或者说,只有小心谨慎的人,才能做成大胆妄为的事

本质上,这还是一种“对日常人设的反向利用”

第四,一个在编制谎话和理解谎话的能力上,与你绝对匹配的对手。

有时我觉得,空城计特别像另一种意义上的运斤成风、高山流水,它的兑现,离不开那个“该配合你演出的我视而不见”的金牌对戏者,那个思维能力对等的人。

如果当时带兵前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许褚、程咬金、李逵呢?——“诸葛老儿怕是失心疯了,开着城门迎俺,这还怕他甚鸟?正好待我铁牛*将进去,剁下那厮的狗头。”

它建立在一套复杂的心理律动机制之上,所以它必须起于一个拥有复杂心理律动机智的人,也必须用于一个拥有复杂心理律动机制的人。

它的核心就是让你踌躇“没那么简单”,所以你千万不能头脑简单。

空城计基本可以认定不是正史,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里已经对此进行过澄清,别的先不去考证,就说司马懿,他当时担任荆州都督负责东线防御,压根不在祁山战场。

空城计只是文学创造。

但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远离历史真实,但它一定藏着更深刻的人性真实,以及心理真实。

因此,它有时候,比历史具备家喻户晓的资格。

作者信息:

*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