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四万万中国同胞从此真正翻身做主。
然而,新中国虽然已经成立,但全国各个城市却百废待兴,百姓们迫切希望能过上好日子。
首都北京人民对此愿景则尤为更甚。
事有轻重缓急,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都在这里居住办公,修缮北京一事就被提上日程。
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街、王府井大街等等古迹早已破败不堪,急需对它们进行改造修建。
尤其是“中国第一街”长安街,它既要承担首都人民的出行,还得在重大节日时,担负承载游行车队的职能。
因此,长安街改造工程迫在眉睫。
至195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前夕,长安街改造工程已初步竣工,街道宽度从之前的15米,一下拓宽至120米左右。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对着改造好的长安街时,他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屡次向领导表达“长安街不应该修这么宽”的论点。
*主席听说后,他微微一笑,手捻一支香烟,然后缓缓说了一句……
正是这句话,给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城市恢复与建设工程定下基调。
那么,改造后且如此气派的长安街,为何入不了梁思成的法眼?*说的哪句话,一下就定了乾坤呢?
图|1950年,卧病在床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商量国徽图案
一、长安街的前世今生如果去过北京旅游的同学,想必都看过雄壮巍峨的天安门广场。
当游客站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向东西远眺,有一条望不到边际笔直的街道,镶在北京内城东西轴线上,这就是举世闻名,被誉为“华夏第一街”的长安街。
在这条街上分布着众多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名胜古迹。
长安街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代表着国家首都的光辉形象。
翻开史书,长安街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271年,这一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将都城命名为元大都。
大都城内南城墙的顺城街,就是如今长安街。
据考证,元朝时期的长安街东起内城东墙,西至京内城西墙,全长约6.7公里,宽度不超过20米。
元朝败亡后,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
公元1403年,建文帝朱允炆遭亲叔叔朱棣篡朝夺位,朱棣即日后的明成祖。
他夺取皇位后,把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于1420年建成紫禁城、皇城和明北京城的内城。
由于紫禁城扩大,内城的南墙根向南推移了3公里,原来的城墙就变成了一条较为宽阔的街道,这就是最早的长安街。
据专家考证,明朝北京内城的城墙一直向南扩展到今天的崇文门、前门、和平门一带。
天安门在明朝称为承天门,是皇城的大门,承天门左右各有一座门,左边的叫长安左门,右边的就是长安右门。
长安街位于长安左门和右门之间,取长治久安之意。
当年的百姓是不能走长安街的,就连大臣们只能受皇帝召见时,绕过这条御道,进入长安左门或右门,经金水桥才能进入紫禁城内。
公元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上吊自缢,顺治帝福临入关。
图|明成祖朱棣
顺治八年(1652年),承天门经过一番重修改名为天安门,长安左门改为东长安门,西门改为西长安门。
无论怎样更改,长安街还是只有皇亲贵胄才能走的御道。
甭管你是几品官,除非经皇帝恩准,谁也不许直接过长安街,更别提骑马坐轿子,否则就犯有欺君之罪。
1912年,伴随着一阵划时代的枪声,辛亥革命正式爆发,清末帝溥仪逊位。
此时的长安街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玄武门内大街,中间由于有广场的阻隔,使东西长安街不能贯通。
1913年,民国政府拆除了长安左门和右门边的红墙,天安门广场正式对外开放,东西长安街得以贯通,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性事件。
1917年,长安街修成了柏油路面;1924年,民国政府在长安街上开通了有轨电车。
这时的长安街由西单至东单,长度约3.7公里。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同年8月,北京沦陷。
为进一步侵略中华,日寇开辟西郊新市区及东郊工业区,把东西长安街作为东西交通的主要干线。
1940年,侵华日军为适应东西城郊工业发展和交通需要,在东西两端城墙开了两个门(北京人叫“豁”),东边的叫启明门后改称为建国门。西边的就是长安门后改为复兴门。
说是城门,其实都只是宽度不到6米的小巷,整体通行依然不畅。
1949年初,傅作义将军和平投诚,北京彻底解放。
1949年5月,北京解放后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活动,就是从东长安街到天安门。
据说,1949年5月1日清晨天公不作美,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却阻挡不了群众的热情。
因为东西长安街路面非常窄,游行队伍行进缓慢,持续时间超过了三个多小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决心改变北京城市交通状况。
图|民国时期的长安街,右边就是双塔寺
鉴于东西长安街交通流量日益增多,开始对这条道路进行改造。
改造大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西单至南长街;第二段是东单至南池子;第三段是东长安街东单到南河沿段。
1952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拆除长安街东西三座门。
1954年到195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结合北侧拆迁改建西长安街道路,把双塔寺给拆除了,这样道路就改成一幅路。
这一时期的东西长安街改造已经初见效果。
修建主路时考虑阅兵要走坦克,怕路面被坦克、装甲车碾坏,所以做成了沥青碎石路。
施工中为了赶工期,长安街主路路面修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
后来证明沥青碎石路无法承担坦克、装甲车这些重型车辆的碾压,沥青混凝土路面非常坚固。
1959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纪念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天安门、东长安街进行大规模改建。
东长安街中央绿地、有轨电车被拆除,改建成宽50米至55米的单幅路。
直至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市政管理处开始对长安街进行三次大修,三次大修分别在1987年、1997年和1999年。
2000年开始修建复兴门到建国门路段的地铁,2005年通车。
迄今为止,东西长安街经过70多年来不断改建,早已经成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干道,甚至是世界上最宽的城市道路之一。
二、长安街为何修得这么宽,其实是准备起降飞机!前文简单提及过,长安街道路宽近120米,或许是整个世界上最宽的一条街道。
在北京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为何长安街又要修得这么宽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国家发展,以及*的考虑有直接联系。
建国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长安街进行了数次大修大改。
1952年,为了国庆游行和疏导交通需要,拆除了长安左右门和门洞。
1954年8月,又拆除了西长安牌楼。
1956年5月至11月,打通了长安街向西道路,修建西单至复兴门约35米宽的沥青路。
1959年,市政部门从东沿着建国门向西至复兴门,对长安街又进行了一番拓宽。
经过拓宽之后,长安街开始进入以两侧建筑物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单幅路的宽度超过了50米。
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时,长安街两侧建设了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电报大楼、北京火车站等12座建筑。
因为建国初期,中国国家主权刚刚建立,城市百废待兴,各项基础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周总理等党和国家*思考任何事情时,都把安定社会、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等重要办公建筑全部坐落在长安街边,它和天安门广场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新中国的一处象征性地标建筑。
加之建国初期经济和政治条件,以及人们对城市发展建设与历史文化的保护认识不足,长安街两侧建设了许多大型建筑,导致原本的街道宽度过窄。
再加上大量政府部门都修建在长安街两侧,对交通停车问题带来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