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11岁左右的孩子交流,怎么和十二岁的孩子交流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2-12-02 23:44:15

回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你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会激化矛盾?

我想多数时候我们家长所以为的沟通,对孩子而言只不过是命令、警告、说教、建议、争论、批评、表扬、贴标签、分析、追问、转移注意力……

命令、警告、说教、批评、贴标签、分析、追问、转移注意力就不说了。这些行为潜在的含义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与父母一样平等的个体。孩子会选择不听、不看很正常。

怎么和11岁左右的孩子交流,怎么和十二岁的孩子交流(1)

1.不批评也不表扬

可是为什么表扬的做法也不对呢?

批评和表扬属于赏罚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点出了赏罚教育点弊端——为了操纵孩子。

阿德勒认为,表扬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个特点。在表扬孩子的同时也人为地预设了一种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一旦人为营造这种纵向关系,表扬的目的就会变成“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不存在尊重,就像驯兽师操纵杂耍动物一般。

孩子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去学习和做事,根本无法激发自己的内在驱动。

正确的做法是,把每个人看成是平等的个体,把所有的人际关系看作“横向关系”。

昨天女儿回到家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又拿了一张奖状。”

“哦?是什么奖状?”

“数学优秀作业奖。”

女儿高兴地将奖状展示给我看,一脸的期待。

“不错,说明你挺努力的,继续保持。”我只赞扬孩子的努力。

女儿一脸失望,“你不表扬我吗?”

我愣了一下,深感赏罚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孩子平时学习不怎么努力,甚至是为了应付而学习:应付老师、应付家长。

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会设置各种明目的奖励。最终导致孩子变成为了这个奖励而暂时努力,完全没有激发自身的内驱力,该错的题还是会一错再错,甚至会因为只比某个同学多得一分而沾沾自喜,有种五十步笑百步的样子。

我深思了一下,在大脑里组织语言,说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事。如果只为了满足满足别人的期待就容易活在别人的人生里里而忘了要过自己的人生。” 女儿还是一脸沮丧。

“你平时不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就是不希望满足爸爸妈妈的期待,有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吗?比如我们让你多做点练习,可是你一直不愿意做。我们也尊重你的想法不是吗?”

女儿虽然还是一脸不高兴,但是我知道我说的话一定进了她的脑子里,她在思考。

希望她能够明白其中的深意,勇敢做自己。

2.拒绝使用你信息,多使用我信息

假设孩子把玩具摆了一地,你希望孩子收拾的时候,下面两种说法哪种让孩子听了更愿意收拾?

1.你看你把这些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赶快收起来!

2.宝贝,我看到地板上摆满了玩具,我很担心我们有人会被绊倒。

很显然,第二句很可能会让孩子听了更愿意收拾。

上面的第一句就是你信息(以“你”开头),第二句就是我信息(以“我”开头)。

你信息的坏处:评判性描述、评价和贬低孩子、表达自己忽略他人感受

我信息的好处:处理不接纳行为、建立有效联结、让对方为你而改变

当我们使用我信息的时候,可以用非责备的表达方式:

行为 影响 感受

如“我遇到一个问题,当房间地板上摆放了很多你的玩具时,我打扫房间,这真让我沮丧。”

怎么和11岁左右的孩子交流,怎么和十二岁的孩子交流(2)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什么样的家庭最幸福?当然是具有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家庭。

比如,爸爸开车走错路,妈妈说正好可以看一看没见过的风景。

妈妈做菜忘了做米饭,爸爸说等我去买面包回来,正好我也想吃面包了。

著名育儿心理学家Paul说:“幸福的家庭,遇到困难时,父母想到的不是互相指责,而是团结在一起,用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怎么和11岁左右的孩子交流,怎么和十二岁的孩子交流(3)

4.给予孩子空间和信任

所谓的给孩子空间和信任,主要是利用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

“自然惩罚法则”主要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选择的后果,不论好坏。在使用“自然惩罚法则”的同时,我们也应给孩子自由选择的计划,让他多做尝试。

比如,他想要穿那双不适合自己的皮鞋,那就让他穿去学校,等他在学校体会到鞋子不好走路,不适合上体育课,这样他下次才明白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

使用自然惩罚法则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分清哪些是孩子的课题,哪些是父母的课题。 减少亲子关系矛盾最关键的就是要有界限感,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怎么和11岁左右的孩子交流,怎么和十二岁的孩子交流(4)

5.尊重孩子的个性及发展节奏

父母通常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而孩子的计划于父母的期待有较大差距,孩子真正的成长过程又有诸多曲折。

比如你希望孩子考试考满分,可是孩子可能计划考98分,实际上却考了95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小波动小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孩子的总体是进步的就好。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及发展规律,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两次失误而责备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们要做的是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与问题站一起,打败孩子。

怎么和11岁左右的孩子交流,怎么和十二岁的孩子交流(5)

6.情绪稳定

做父母是一件门槛很低的事,甚至不需要上岗证就可以。可是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需要不断地学习。

一名合格的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稳定。

2022年11月8日,一名鲁姓男子因其儿子在幼儿园与同学争抢玩具被戳破头皮,上门讨要说法。鲁某情绪激动而掌掴男童致其仰面倒地。鲁某说自己实在忍不住而打了男童。被打男童的祖父先后拿塑料椅、木椅与鲁某发生肢体冲突,被鲁某推倒致腿部骨折。鲁某因故意伤害公安机关依法刑拘。

作为成年人,在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的时候理应保持稳定的情绪,理智地处理,可是鲁某由于一时冲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这无疑对当事人双方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阿德勒心理学指出,情绪都是有目的的。 鲁某发怒掌掴男童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屈服”。

但是发怒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并不是一个有效的交流工具,它只是达成某种目的的一个工具和手段。就如同父母盛怒呵斥孩子,期望从气势上夺得主动权,以使孩子屈服。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利用情绪与孩子争夺权力时,就已经坚信“我是正确的”“你是错误”的,并试图让对方屈服。并且,抱着这种信念的人通常会陷入“我必须获胜”“我不能失败”的权力之争。在这种信念下,“承认自己错误”等同于“承认自己失败”。

当我们不执着于心中的胜负,关注于沟通交流的目的,就能够发现除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方法,那就是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与孩子沟通时,如果能够做到不批评也不表扬、拒绝使用你信息,多使用我信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空间和信任、尊重孩子的个性及发展节奏,做个情绪稳定的父母,相信孩子一定更愿意把父母当做是他们真诚的朋友,愿意跟父母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