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亲说词完整版,提亲最好的开场白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2-12-02 23:14:19

第七道“放妻书”:违约可提起民事诉讼

窃闻夫妇义重,如手足似乎难分,恩爱情心,同唇齿如不别。况且夫妇念同牢之乐,恰似鸳鸯双飞,并胜花颜共坐,两得之美。二体一心,生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三载结缘,然则夫妇相对,今则两自不和,似将难活,反目生嫌,作为后代憎嫉,缘乐不遂,见此分离。遂会六亲,以俱一别。相隔之后,愿妻娘子谏选高官之至,弄影寝前,美呈琴瑟合韵。解怨舍结,再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其两家并惣意欲分别,惣不耳三年衣粮,自后更不许再来互相搅乱,自今已后,更不许相违,忽若论列夫妇之义者,便任将凭官断,则知皂白。

王凌律师翻译:前半段和前几道离婚协议内容基本一致...协议签署以后就不互不干扰彼此的生活,如果有人违约,就把本协议提交给法院宣判,分清楚青红皂白。

注:如同现代离婚协议的尾款,如果履行协议约定条款出现纠纷,选择去某某法院诉讼解决。

解析:这篇离婚协议可谓决绝,三年衣粮供后,两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来打扰对方,各自过各自的生活,解怨舍结,再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

如不履约,得嘞您呐!咱法院见!

王凌律师评议:一个“放”字,才是最好恰如其分,“这一世,缘分已尽,我还好,你也保重!”

相信你已经看出来,唐代的“放妻书”尽管内容各异、版本不尽相同,但在语言与格式上却具有鲜明的共同特点:文词都非常优雅、含蓄,有一种“文青”的味道,虽然抄写的人常常写了错别字,或因漏字、误抄而显得文辞不通。

就文书格式而言,所有“放妻书”的开头,都会以“我们听说、常言道”(盖闻)的语气,深情款款地讲述离婚人对于婚姻的理解:“夫妇之缘,恩深义重”、“世代修因,见存眷属”、“夫妇义重,如手足似乎难分”、“一从结契,要尽百年”、“恩爱极重,二体一心”,云云。感人至深。

随后笔锋一转,开始“吐槽”实际生活中夫妻之不相得:“然则夫妇相对,今则两自不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何乃结为夫妇,不悦数年,六亲聚而咸怨,邻里见而含恨”。

但是,唐宋人似乎不会指责这是对方单方面的过错,而是归因于夫妻缘份已尽:“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丈夫、妻子都没有错,错的是这段婚姻本身。因此,他们协议结束这段错误的婚姻:“聚会二亲,以求一别”;“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最后,就如“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夫妻诀别,也互道珍重,互赠祝福。

前夫祝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前妻则祝愿丈夫“任娶贤失,同牢延不死之龙”,希望双方今后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从这个细节也可想见,唐宋女性离异、再嫁,并不受任何歧视。

不死之龙?有这么祝福自己前任老公的吗?原谅我不地道地笑了...

看这些“放妻书”,我们可以确知:唐代一对夫妻不管在实际生活中多么难以相处,但他们达成离婚共识之后,在书写离婚协议的时候,却都表现出谦谦君子与窈窕淑女所应有的礼节、教养。

只有一个文明的时代,男女离婚才会表现得如此文质彬彬、彬彬有礼。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