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见面微笑打招呼正常嘛,遇到同班同学但不熟需要打招呼吗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27 12:38:50

前言:读书笔记是我个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总结,既不敢确保是作者的本意也不代表是事实,更不代表科学真理。分享出来只为抛砖引玉,引他人也去阅读,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同学见面微笑打招呼正常嘛,遇到同班同学但不熟需要打招呼吗(1)

单从书名就看出来,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的主持人蔡康永。我以前一般不看这类听起来像鸡汤的名人著书,因为我觉得,但凡鸡汤,毒或有之,营养未必。

不过,我喜欢看某些综艺,比如《奇葩说》。《奇葩说》里的蔡康永永远睿智谦和,知识渊博又富有同理心,不争不抢但无人敢随意呛声。

因为认可他这个人和思想,于是看他的书。打开这本书,字里行间有浓浓的“台湾腔”,习惯大陆语言环境的人会需要适应一下,不过读完能感受到满满是作者对于人、生活和说话这些事情的观察、研究的真诚分享。

为什么要掌握说话之道?因为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很多人因为口舌笨拙,社交场合插不上话,结识不到什么朋友。还有些人,有因为不懂说话技巧或者分寸,开口就冒犯或者得罪人,大家纷纷避之如瘟疫,这样的人也容易成为“孤家寡人”。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就代表是什么样的人。比如,你常常吹牛,说明你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你常常自怨自艾,说明你生活中是个不得志的人;如果你说话总是夹枪带棒,说明你大约想找人吵架。其实,说话作为大部分人都掌握的基本技能,把话说好是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

作者说,这本书重点不是教人说话之“术”,而是“道”,即弄懂说话这件事的本质。如果人每天自省,空闲时就回想一下,有些话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说?为什么那个态度说?说那个话时自己在想什么,别人怎么想?就能更懂自己,更懂如何和别人,和世界相处,这是比“术”更高层的东西。而且,掌握说话之“道”既不难,且回报很高,非常划算。康永老师在这本书中想传递的,是召唤幸福的咒语,能把灵魂巩固了,然后丢在飘荡的人生里,当成救生圈。

想过很多种方式,如何去总结这篇笔记,比如通过建设对话场景,来理解各个场景的说话之道,因为书中就是无数个说话的场景。但最终考虑再三,决定形成一篇干货。很反转吧,我自己反对鸡汤,却最终直兜兜地记录这些鸡汤。

一、聊好天的基本要素

虽然作者强调,讲的是“道”,但“道”也要用“术”执行出来,因此道是内核,术是形式。要想把天聊好,还是有很多基本套路的。

1、学会赞美。

没人不喜欢赞美,即使转了三四手的赞美,大家都是爱听的。赞美的核心是真诚。而如何体现真诚?可以采用转述第三人的赞美的方式。比如“我那天碰到XXX,他说他有一次和你一起唱KTV,觉得你人很好!又漂亮!唱歌也好听”。这样赞美比自己一味说一些空洞、干瘪的话要可信多了,也没那么尴尬。至于XXX真的这样说过吗?谁在乎!

还有,赞美不要太夸张。有些人嘴巴甜,讨好别人时什么彩虹屁都能吹。上司的头发明明烫得像大妈,他却称赞像欧洲古堡的在逃公主;老板明明胖到电梯都快进不去,他却拜托老板指导他怎么健身才能保持如此英挺的身材。听了这样的彩虹屁,大概率会让人很尴尬。大家都是有基本智商的人,太离谱的赞美只会适得其反,显得毫无诚意。

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是社交。

2、看着对方。

所谓“重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重点在于“视”:既要非常认真的把对方放在眼里,也要放在心里。对话中,怎样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不是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看,而是不时地看看对方,注意看的分寸,带着一点观察,眼神要有恰当的情感反馈,让对方充分感觉到她在你眼中的存在。

3、适当留一点空当。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是两回事。跟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共处固然会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也会想要把对方嘴封起来。其实,空当是很重要的,给听的人一点消化的时间,只要你的话值得一听,不用担心,对方会感受到这些话的力量和价值的。

4、接受沉默。

再亲近的朋友或者家人,都不可能每分每秒没完没了的一直讲话,沉默也是正常的。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逼自己随时找话题,学着享受沉默,不一定要语言来调节气氛,“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

5、懂得认输。

每个人都是自己那片领域的“国王”。当你遇到很强势,非赢不可的人,如果这个输不伤害你的原则,则建议你一笑置之,不但会显得你大度,对方也会乐意跟你进一步合作,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同意自己。不必什么都要赢,也没必要时时表现自己,这不是“藏拙”,只是把没什么价值的胜利让给别人,这也是给自己创造相处空间。

尤其爱人、情侣之间的争吵,“输”或“赢”更不重要,你只要想想,就算赢了又怎样?对方向你低头认错你就真的高兴了?气的对方摔门而出或者互不理睬真的有意思吗?在爱人面前,但凡有伤害性的争吵,无论吵赢与否,在情感上,都是一种“输”。

6、懂得“凑趣”。

有些人特别会讨长辈喜欢,和妈妈级别的阿姨就聊做菜和广场舞,和爸爸级别的叔叔就聊下棋和近期社会热点新闻,让这些叔叔阿姨们特别高兴,也愿意亲近。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凑趣”,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别人的兴趣为兴趣去交谈。

凑趣有时也表现为自嘲。比如,和同学初次见面,就能嘲笑自己腰上的肥肉,嘲笑自己讲话的口音。这样的凑趣会比较没有距离感,绝对比较容易交到朋友。

7、不要抢答。

有些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懂,喜欢抢答、插嘴。比如A/B/C三个熟络的朋友在一起讲冷笑话打发时间,正常的流程是这样,A提问:“在所有的卡通人物中,谁最容易跟王菲借到钱?”

B回答:“谁?米老鼠吗?”

C也参与:“樱桃小丸子吗?或者加菲猫?”

最后A揭晓谜底:“不对不对,正确答案是小熊维尼”

B和C马上问:“为什么?为什么是小熊维尼?”

A满足地回答:“因为王菲唱过:我愿意维尼(为你),我愿意维尼(为你)”。

然后大家一起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如果这时有个不识相的扫兴鬼,在A抛出冷笑话问题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聪明,马上抢答:“我知道,是维尼,(接着唱)我愿意维尼”,瞬间这个笑话就毁了,A下不来台,B和C也缺乏参与感而兴致寥寥。

生活又不是有奖竞猜,一直抢答做什么呢?

8、不要不懂装懂。

我知道很多男生在半生不熟的人面前喜欢吹牛,尤其喝了一点酒以后,吹起牛来更是没有边际,简直自己无所不能。实际上,在高手面前,装懂是没有用的,只会自曝其短。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你怎么知道坐在你对面的人其实在这方面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很可能吹牛不成,出糗更大。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听听别人怎么说,用学习的姿态,先了解,如果别人更专业,就好好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聆听请教;如果确定自己的观点更正确,再表达也不迟,甚至不表达也无妨,毕竟,揭穿别人的错误或者无知,也等于伤了别人的自尊,在非必要的场景下,还是留人一面,方便以后相见。很多事情,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9、要自信。

无需因外貌自卑。外表好不好看,不是人生的决胜点,讨不讨人喜欢更重要。比如,坐你办公桌隔壁的同事,如果讨人厌,即使长得再美,你心情也不会好。而如果你的室友,虽然长相普通,但你们相处投契,那你的心情就会很美好。

无需因自己不幽默不能引起大家发笑而惭愧。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有人幽默,有人善谈,有人热情,有人冷淡,不幽默就让有幽默天分的人多说话,让他掌握说话气氛就好。只要是三观契合的人,就能愉快相处;如果不是要深交,掌握上述几个基本套路,就能很好的进行基本社交交谈。

无需因自己不会说话而不开口。聊天不必是两个非常健谈的人才能聊,如果一方懂得倾听,认真回应,只需要简单的“哦?”“嗯!”“是吗?”“为什么?”“后来呢?”就能让这段谈话很好的进行。

二、聊天的一些困境。

以上列举了聊天的几个基本“套路”。但在具体的谈话中,我们还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书中是这样给予解答的。

1、初次见面应该说什么?

很多同学跟别人初次见面,大多会打招呼或者点头微笑,但不会主动报上名字。为什么?逼得对方必须多问一句“请问该如何称呼你?”不是很麻烦别人吗?少给别人找麻烦的方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上解决掉。初次见面一边握手一边说:“你好!我是XXX”,这样不是非常大方得体吗?

如果真的担心对方位阶太高,报名字会打扰对方,那起码要做到平等互报,就是只要对方初次见面报了名字,你就应该报上自己的名字。

2、怎样让一段聊天开个好头?

聊天,如果一开始就制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对方就会对你有投契的感受。这种感受,有时是天时地利人和,有时是对方讲客气话,最可靠的,是靠自己暗暗掌控节奏。

比如,问问题的时候越具体,对方就越容易回答,也就越有力气继续下去。“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这样提问,比不上“你喜欢王力宏那类型的男人吗?”

此外,问的问题要有退路。比如“你旅行时会不会乱买东西”或“有没有搭错过车”等你自己曾经经历或者有故事可说的题目。

其实被你的问题所引导的人,不会觉得你在谈话中在掌控什么。因为谈话气氛愉快,对方脑中就不会有警铃响起。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别人放在自己的位置考虑。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尽量不然自己说出“我”字。听起来好像不难,你自己和朋友聊天,十分钟不说“我”字试试,很难做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才是唯一主角。因此聊天的真相是,每个人都更在意自己的世界,更想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没有一方迁就,这场谈话注定讲不到对方的心里。给对方充分畅所欲言的空间和时间,会给这段谈话一个很好的基调。

3、怎么热络谈话气氛?

炒热气氛是需要手段的。有人以为那种滥好人应该是很好的谈话咖,因为这种人永远不会唱反调,看上去和谁都聊得来。事实上,这样的人没人愿意和他深谈,听取他的意见。其实,活络谈话气氛可以试试适度的挑衅。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被探讨,而不是被敷衍、被应付。

另外,幽默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催化剂。不过,首先要分清幽默不等于讲笑话。作者比喻讲笑话像翻跟斗,翻得好不好且不论,但很少人喜欢跟一个没事就翻跟斗的人一起走路的。还有,不要把人身攻击当成一种幽默。“阿拉伯数字0在逛街,迎面遇到阿拉伯数字8,数字0开玩笑说:‘胖就胖嘛,干吗把腰带系那么紧’”。如果你是数字8,听到数字0这个所谓的笑话,会不会想当场翻脸?用伤害别人自尊的方式说话,绝不是幽默,只会引起反感。

理想的聊天气氛应该是这样的:大家都有机会讲讲自己的事,也听听别人的事,有好笑的话题,也有透露心事的话题。

4、怎么将聊天深入?

我知道聊天谈得深才有意思,但这事急不得,交浅言深是忌讳。深入交谈需要懂得边界,不要踩对方忌讳雷区,而且最好是有足够的交情,或者对方对你有足够的信任。

当然,也有简易的办法,设置悬疑。比如现在报纸或者网络媒体都喜欢也用特别具有抓眼球的字眼来做新闻标题。还有,像电视连续剧在每集结尾都用的招式:吊胃口。只要开启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是人之常情。比如,你在转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每讲几句就稍稍停一下,看对方是否会追问:“后来呢?”,如果追问,说明你叙述的事情是吸引他的。如果你停顿,对方不追问,反而把话题转移到别的上,那就说明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必要了。

不过,悬疑有很多种,不一定是让别人问“后来呢?”还可能是“怎么会?”,就是勾引人兴趣的不是后来的结果,而是发生的原因。如果要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这个话题或者故事叙述的开头就要足够引起别人的兴趣。作者提到,在一个节目里,他要向大家介绍画家常玉的生平。他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一般观众来说,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常玉。如果他开头就说常玉年轻的求学经历,估计大家就已经拿遥控器换台了,于是,他采用了悬疑方式的开头:“我手上这本书,只比鼠标垫大一点点,但如果上面是常玉的油画,那么他的现在市场价格是三百万到六百万台币... ...”这样一开头,就把大家的兴趣带动起来了,虽然大家觉得不认识常玉,艺术自己也不懂,但是这么小张纸大小的油画值几百万,这事是可以听一下的。

除了设置悬疑去吊胃口吸引对方,如果你是倾听方,提一些很好的问题也是引导谈话深入的有效办法。那么什么是好问题?因人而异,可以是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是肯定对方,引导对方继续的简单问句,比如“为什么?”“怎么会?”“真的吗?”“后来呢?”等等。很多时候,这些简单的问句就够用了,因为每个说话的人,都需要从听的那一方收到鼓励,你的这些简单问句其实是一种鼓励,既显示了热情,又会鼓舞到对方,继续说下去。不必强行要求深度,只要懂得别人的深度,已经是一种美德了。

不过,要推心置腹的深入聊天,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交情过硬时,当然也没那么多聊天的顾忌。但如果交情一般,作者的建议是:如果对方非要你和他站同一战线,你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而且要疏导对方情绪,但自己不要头脑发热,一时忘形,讲很多不该讲的话,变成日后别人搬弄是非的把柄。

5、遇到你不感兴趣的话题,怎么聊?

不要急着抗拒,最好是轻巧地把这个话题转移到你想聊或者想了解的方向就好。比如男生通常喜欢体育喜欢聊球,女生感兴趣的则不多。男生说:“我很喜欢湖人队,只要有湖人队,我就一定赌湖人队赢!”如果女生回答:“哦,我觉得篮球很无聊。”那这场谈话会立马陷入尴尬。但如果女生回答:“那你经常熬夜看球吗?”(可以了解对方的生活作息);或者“你会下注赌湖人队赢吗?”(可以了解对方的金钱观),则聪明很多,不但不会尴尬,还会顺势把话题引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

有时,在一些聊天的场景,聊到一些话题非常无聊,或者说话的人三观不正,这时,你可以默默地像闻到臭屁一样,不必抓住不放,也不必较真追究,大家面带微笑,让它自动消失好了。不管多么想摆脱对方,眼睛千万不要露出冷淡、嫌弃或者鄙视的眼神。世事多变化,谁知人生的下一回合,这个人会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以,避免树敌。毕竟,敌人是人生最恐怖的资产,树敌越多,死得越快。

6、遇到话题卡住了,怎么办?

不必用力挽救,另开一个话题就好,不要恋战。虽然有些话题你开了头,是希望得到一个答案,是卡住了就是卡住了,暂时丢开不会彼此尴尬,有机会再绕回来就好。比如电影的*手,发现手里的枪卡住了或者没子弹了,一定会改用拳脚进攻,不会坚持拿没有子弹的枪当武器去敲敌人的头。在一次谈话中,如果有三次让对方开心笑,那么他就不会记得你曾经提过几个他不敢兴趣或者无聊的话题。

7、遇到尖锐的问题,怎么办?

逃得过就逃,逃不过就处理。大张伟有个金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这不是丧,也不是颓,而是一种婉转的智慧。

那逃不过,又怎么处理呢?

私事上,试着把心里的假设倒推回去两三步再问。比如你知道交谈中的某个朋友最近酗酒,可以这样倒推回去两三步来问:“离婚后是不是过的很痛苦?”酗酒是个尖锐的话题,但这样问的话,听起来指责意味没那么强。

如果是公事,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比如老板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你可以把对老板来说“比较没辙”的第三方势力搬出来,“老板,全省的经销商他们叫我来请问您,如果您的海报印这么大,他们要贴在哪里?”

还有一种办法,可以尽量把对方听来刺耳的、有审判味道的字眼改成用一些“具体的陈述”。比如某位朋友涉嫌抄袭,你可以这样问:“XXX,我看了这份期刊,上面这篇论文跟你上月发表的那篇,内容上有重叠部分,大概有几千字... ...”这样说起来,虽然啰嗦一点,但也比较具体,不像是直接指责对方,而是要求对方就事论事。

三、如何更好地处理一些说话场景?

除了聊天,还有其他一些生活场景的一些说话之道,值得我们注意。

1、聚会时如何得体的离场?

在一个聚会或者宴席的场合,要离席,只需要悄悄和主人报告一声,跟特别熟悉的朋友再说一声,就够了。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女王,离场不必惊动大家。毕竟大家还会再见面,如果一一告诉每个人你要走了,只会打扰别人的兴致,别人也必须中断自己的谈话或者玩乐来应对你,这是非常扫兴的。

但如果在几个朋友的聊天场景下,需要先走,最好找一个具体的事由。比如,“我5点要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等,让对方觉得你是真的有事,而不是和他们聊天无趣,想要逃。

2、朋友诉苦,如何安慰?

世界上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自己没经历过的痛苦,强行说“我懂”,“我理解”,这种安慰只会空洞无力。其实,如果向你诉苦的朋友所遭受的伤痛或愤怒非常巨大时,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想听你说:“我了解”或者“我懂”。当你生活阳光明媚时,是无法理解家破人亡的人的心情的。如果不理解,那就不要这样说,当事人倾诉或许只需要你听。即使她需要一些建议,“我了解”或者“我懂”这些空洞的话语也起不到任何安慰。

当然,有些人会用“引蛇出洞”式诉苦,就是故意诉苦以求别人的同情,这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我今天做头发烫坏了,丑死了”,这时,你要回复的是:“不会啊,你底子好,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3、 如何开口找人帮忙?

找人帮忙,最好不要像给别人一个难题,而是应该像邀请对方一起做一件对双方都好的事。这就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艺术了。

A对B说:“礼拜天我们一起约几个男生去郊游,你顺便把上次那个阳光的男生一起约出来吧,我想跟他多认识一点,我这边也帮你约一两个不错的男孩给你认识”。

C对B说:“我想认识上次那个阳光男孩,你赶紧帮我约啦!”

看!A和C两种开口方式,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找人帮忙的另一个重点是大事化小。不要一次就一股脑儿地把整件事情丢给对方,给对方造成压力,这样对方逃避的可能性则更大。最好是把需要对方帮忙的事情拆解成很具体的,听了不会立马想逃的步骤,先提出最小的要求,这样比较不会被立刻拒绝。一旦答应开始帮忙了,接下来答应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4、 如何道歉?

人无完人,总有犯错的时候,犯了错,就要敢于道歉,最好的道歉方式应该是把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麻烦,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想一下可以采用的补救措施有哪些,接下来就是勇敢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犯了什么错,有多清楚这样的错给对方带来多大的麻烦,添了多少困扰。

不过,上述的道歉方式虽然是最正确的,但却不一定是最好用的。求饶也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第一招:先发制人。开口就把对方一顿夸,给对方戴高帽,让他不原谅你都难。第二招:洒狗血。极力显示自己和对方的层次差了多远。不过走捷径的格调不高,只能在极端情况下用一用。

5、 如何巩固友谊?

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逢年过节,手机会收到几十几百的祝福短信,这些短信里,绝大多数是复制黏贴的罐头短信,显得毫无诚意,也激不起你任何感动、感激之情。回复也往往复制另一条不一样的罐头短信应付了事。而如果收到的这几十几百条信息中,有几条特别打了你的名字,这些信息就会特别吸引你的眼球。美国有个调查,说一般人最喜欢的字是自己名字里的字。就好像我们浏览街上招牌,翻阅报纸杂志时,会特别别自己的名字吸引。人这么喜欢自己的名字,如果在给别人发信息时,提起对方的名字或者专属称呼,被认同的几率会大大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巩固友谊。

6、 怎样才是用心的待人?

在招待客人时,用钱不用心的待客,花再多钱大概就只有六十分。反过来,用心不用钱的待客,就算只吃饺子或者意大利面,也会容易创造出一个融洽满分的聚会。所谓“用心待客”,无非就是关心你的客人。当你关心一个人,就会找话跟他聊,让他说话。当你关心一个人,你就会给他机会,让他对你倾诉。只要真诚地把你的关心表现出来,对方就会收到。

在与人交谈时,把话用你有感觉的方式说出来,要言之有物,不要讲套话,官话。说话,无非是表达自己、打动别人。为什么有些人口才流利,却一点不讨人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们讲话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说的爽,从来不在乎听的人的感受。

语言的发明,就是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流。慢慢的,随着文明的发展,语言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和复杂的艺术。作者在书里和我们分享了很多他的经验、感受和观察。综合书中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说话的本质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也让别人表达想要表达的,这个过程需要双方在态度、表达方式和说话顺序上做正确的选择。

当然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很多人一看全会,一做全废。所以,学了书中这么多的说话之“道”,更要去运用,去实践和练习,说话的水平是可以通过有意训练而提高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