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点亮自己,
叫《“武汉加油”十论》
陈 栋
新闻讲求时效性,言论没有保质期。应读者朋友建议,推送一期《“武汉加油”十论》完整版。
归零不是忘记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重新出发。正如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所勉励:“十论结束,一切归零。在疫情防控的征途上,我们依然期待更多思想的光彩。”
读《“武汉加油”十论》,用心点亮自己,用爱照亮别人!
《“武汉加油”十论》致读者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的严峻形势,虽然已经“封城”数日的城市正在负重前行,但是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从未动摇。
作为一个留守武汉的普通市民,作为一名教育传媒工作者,我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疫情的最新走势,透过各种媒体平台,品读着各类感动人心、触及灵魂的中国故事,感恩着武汉市民的感恩,致敬着武汉市民的致敬,欢乐着武汉市民的欢乐,悲伤着武汉市民的悲伤。自今日起,我将把自己在武汉“封城”期间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结集为《“武汉加油”十论》,与大家分享交流!
人民至上与中国必胜
——“武汉加油”十论之一(信念篇)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至上。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传递给广大民众的最强音。**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始终处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是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人民至上”的治国理政思想得到进一步彰显与升华。
从*多次重要指示到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从总理与武汉市民齐呼“武汉加油”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武汉疫区考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筹调度到全国各地驰援湖北,从全国上下“一盘棋”到“五级*”打头阵……这一切的一切,无疑都是“人民至上”的鲜明写照。
正是受到“人民至上”思想的激励与鼓舞,广大武汉市民果敢选择从恐慌的逃离走向淡定的留守,从盲目的抱怨走向理性的宽慰。
正是看到“人民至上”的阳光能够普照到每一个中国人,广大武汉市民深切感受到“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此时此刻,在贯彻落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指示要求中,“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信念必将更加坚定、更加从容、更加正确。正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刘汉俊在《致敬武汉人民》一诗中写道:“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战士;有一种精神,叫科学精神;有一颗信心,叫万众一心。”
这场防控疫情的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唯有人民至上,方可中国必胜。天佑中华,祈福武汉!
党旗领航与党员先锋
——“武汉加油”十论之二(堡垒篇)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不仅是人民战争的主战场,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力的主考场。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党旗高高飘扬在第一线,意味着党旗领航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向前方,标志着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在基层。
关键时刻,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和攻坚期。这无疑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自我考验。换言之,疫情在哪里,党旗就要飘扬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奋战在哪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员医务工作者纷纷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志愿书,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主动呈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请战书,上海华山医院果断作出“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的新规定……这些细微却庄严的承诺,便是对基层党员关键时刻显本色、勇担当的生动阐释。
危难时刻,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个鼠年春节,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很多地方的党员干部与医务工作者基本没有假期,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有的同志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放眼望去,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动员教育群众的最基层,督办在医疗、生活物资生产运输保障的最前线,谋划于协调处理防控难题的最前端,已经成为防控疫情的顶梁柱和主心骨。
决战时刻,党员当先锋,干部打头阵。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孙开林带领村民艰苦创业过程中说过一句名言:“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这句话激励着尧治河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用30多年时间把一个全省贫穷落后小山村建成了中国山区幸福村。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广大党员干部正在用实际行动弘扬“党员不怕苦,干部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和担当品格,感动人心,撼动天地。正在看到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坚信:党中央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党旗领航新时代,党员谱写新篇章。这不也是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留给党和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吗?
信息公开与谣言粉碎
——“武汉加油”十论之三(透明篇)
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逐渐进入决战阶段,各类谣言烽烟四起,网络“阴谋论”传播盛行,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重困扰,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粉碎。
梳理疫情之下疯传的这些谣言,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医学谣言,比如:吸烟喝酒能防病毒感染,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肺炎,吃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用了7天的N95口罩用吹风机吹或酒精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第二类是社会谣言,比如:北京协和医院一武汉肺炎患者跑了,武汉某医院三具尸体无人处理,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武汉三镇实现分级管理:汉口全封闭,汉阳强限制,武昌弱限制……
第三类是政治谣言,比如:某位市领导因为防控失职被撤职调查,某位区领导因为防控渎职被刑拘,武汉市卫健委某副主任感染后逃窜、擅离职守……
科学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阻断医学谣言传播,迫切需要医学专家和科普工作者及时站出来,澄清事实,普及常识,传播知识,以事实和真相击破谣言,用科学和真理廓清迷雾。
阻断社会谣言和政治谣言传播,信息公开无疑是最强利器。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湖北省、武汉市走过了疫情信息公开的艰辛曲折历程,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在实践探索中逐渐构建了一套信息公开的科学、规范、高效运作体系。在疫情防控攻坚的这段时间里,湖北省每天晚上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省、市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时发布疫情第一信息,如实回应、直面解答社会关切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和疑点问题,为阻击谣言传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值得称赞的是,借助新闻发布会这个信息公开平台,省委*带头为疫情逝者鞠躬哀悼,省长主动为疫情蔓延鞠躬道歉,给社会各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决战决胜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赢得了民心和谅解。
病毒是现实的瘟疫,而谣言却是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瘟神。瘟疫可能随时灭亡,但瘟神对城市文明建设的伤害却是持久的、无穷的。正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吴廷俊所言:“自媒体时代,网络‘阴谋论’却能疯狂传播。若想从根本上粉碎网络‘阴谋论’,提升民众媒介素养、增强辨别真假信息能力与媒体报道真实新闻同等重要。”
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谣言是我们共同的瘟神。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要保持理性、尊重科学、恪守良知、传递善意,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增强辨别能力,真正让公开照亮现实,让谣言无处躲藏。
决战决胜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跨过粉碎疫情谣言这道难关。让我们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彻底切断谣言的传播链尽一份微薄之力!
民有所呼与政有所应
——“武汉加油”十论之四(民意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国理政过程中探索积累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
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就要多做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的事情,真正让“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成为一种执政情怀,让“民有所忧,政有所解”成为一种民意基础,让“民有所求,政有所为”成为一种奋斗目标。
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疫情防控的成败是检验党委政府践行执政为民理念好与坏的试金石。换言之,党委政府不仅要把百姓的呼声“当回事”,更要对群众的诉求“有回应”。这既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职责所在,也是党员干部勤政爱民的使命所系。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需要的不只是口头的及时回应,更需要行动的落地有声。
针对武汉医护人员提出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短缺的紧迫需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武汉调研疫情防控时现场回应“马上从全国再增调医护人员以及所需物资,优先保障武汉,两天内还将有2500名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增援武汉,2万个医用护目镜今天下午即可运到”。
针对外界对武汉某些慈善机构发放物资不规范、不透明问题,湖北省委副*、武汉市委*马国强接受央视采访时现场回应“将责成慈善机构每三天发布接受捐赠情况、捐赠物品使用去向,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殊不知,一个个现场回应的承诺与行动,便是一块块构建政府与民众信任大厦的坚硬基石。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不只是为了响应民众的基本诉求,更要把好事办到民众的心坎里。
针对武汉市民反映的新鲜蔬菜供应不及时、不充分问题,湖北省委*蒋超良实地调研并现场督办,叮嘱相关单位“确保长期稳定供应、品种丰富多样、价格基本稳定,让广大市民吃上新鲜蔬菜”。
针对部分乡村采取建渣或泥土封堵道路的方式防控疫情引发村民紧急出行难问题,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紧急通知“禁止采取挖断公路、设置硬性永久隔离等方式中断公路交通”。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短缺问题,湖北省人社部门迅速回应“在信息公开前提下,事业单位医护及疫情防控人员可先聘用再补手续”。
在十万火急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党委政府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和表率。我们更期待,各级党委政府在疫情之后能够把“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执政情怀坚持好、发扬好、守望好,真正把老百姓关切的一件件民生小事办成一项项民心工程。
民意非小事,民心即政治。需要警醒的是,“民之所怨,剑之所指”与“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家国情怀与家园情结
——“武汉加油”十论之五(家园篇)
鼠年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由于疫情肆虐,武汉这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生死浩劫,武汉千万市民正在经历一次生死考验。
疫情之下的这个场景让我极度心酸、终身难忘:未离开武汉的市民,出不了户,拜不了年;离开武汉的市民,回不了家,出不了门。
武汉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既是疫源地与扩散地的中心,也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关键。武汉的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全国疫情防控的大局。
面对城与国的考量,武汉作出断然举措——封城,努力以“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最小代价,换来整个国家的健康平安。
面对家与国的权衡,武汉市民舍弃了万千家庭的春节团聚,自发选择自我禁足、居家隔离,努力不给疫情防控添堵添乱,用实际行动支持党委政府尽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看到外交部协调安排民航包机把海外的湖北籍旅客接回武汉,湖北旅客油然而发地流露出爱国、想家的真实情感时,我们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看到全国文艺工作者和武汉市民为武汉鼓劲加油而创作的诗词、歌曲、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得到广泛传播时,我们深感“武汉不是一座孤城”。
看到足不出户的武汉市民新年夜晚隔空合唱国歌、齐呼“武汉加油、湖北加油”,全国人民情不自禁地为广大武汉市民表现出来的爱国爱家与乐观心态点赞时,我们以“我是一个武汉市民”为光荣。
当看到武汉市民纷纷感慨“在同一个城市里见一面,从来没有这么难”时,我们深知:“封城”割舍的只是一时的家园情结,连接的却是永久的家国情怀。
让人欣慰的是,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治理、家园建设的自我反思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湖北省委副*、武汉市委*马国强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现在是一种内疚、愧疚、自责的心态,如果自己可以早一点决定,采取像现在这样严厉的管控措施,结果会比现在要好,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要小,也会让党中央、国务院少操心。”
我相信,经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后,广大武汉市民对家国情怀与家园情结的认知和理解会更加深刻。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诠释爱国之心与爱国热情,无须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需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让自己的人生、家庭的梦想融入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之中,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倘若没有家国情怀,精神就无法永续;倘若没有家园情结,灵魂就无地安放。正如歌曲《国家》中所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不论疫情如何侵蚀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道理千万条,我只信一条——武汉是我们的家园,祖国是我们的后盾。
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
——“武汉加油”十论之六(治理篇)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呈现的碎片化、分散化、无序化问题,折射出的是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方面的短板与差距。正如**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时所强调的那样:“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武汉市医疗系统的“家底”掀了个底朝天。比如,公共卫生短板明显,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点偏多,关键医疗物资生产、供给不足,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基本医疗用品储备不够,传染病定点医院床位严重短缺等。其实,这些问题不只是武汉市的个性问题,而是全国的共性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鲜明特征。知名危机管理专家唐钧曾这样描述“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就是风险社会,各种风险与城市生活如影随形,有的风险可以防范,但有的风险防不胜防。既然我们不能杜绝所有的风险,就必须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武汉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单灾种”型的应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从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全局高度去整合各类资源、调度多方力量,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大治理”城市管理格局,才能有效突破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参差不齐的制约瓶颈,切实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从而实现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谁都知道,“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是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管好易感人群的最优路径;“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应治尽治”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佳举措。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基本条件达不到、医疗能力跟不上、物资保障受制约、应急管理受限制,疫情防控中“一床难求”、药品供给不足、医护人员紧缺、组织保障不畅等突出问题的集中暴露便在意料之中。
基于此,城市治理和应急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风险防控,科学防范各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或灾难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归属感。简言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既要思考“救灾”,更要做好“防范”。前期防控、防患未然才是核心之核心、关键之关键。
正确处理建设、发展、治理的关系,是衡量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还深刻影响着民众对城市管理者的评价和城市公共品牌的塑造。
此次疫情再次警醒我们:没有应急管理科学化,何谈城市治理现代化;没有城市治理现代化,谈何应急管理科学化。只有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双管齐下、有机统一,历经疫情大考的武汉才能真正走向“大城善治”,实现涅槃重生。
医者仁心与仁者医心
——“武汉加油”十论之七(致敬篇)
疫情就是命令,医者就是战士。疫情之下,广大医护人员不分白昼黑夜地奋战在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毒决战,为生命接力,充分展示出非常时期的淡定从容、危险时刻的时代担当、特殊环境的职业崇高。
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就是医护人员的主战场。当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宣告打响时,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注定就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武汉疫情爆发以来,一连串感人至深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建议别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疫情防控最前线。
73岁的李兰娟院士继1月18日与钟南山院士一同调研会商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后,2月1日率领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再战武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张旃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本来处处都是战场”,90后女护士单霞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毅然把及腰长发剃成光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党员医护人员纷纷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志愿书和“医者担当,护佑健康”的应战承诺书。
来自全国全军的一支支医疗队火速驰援武汉,只为践行“我愿意为你挡在疫情之前”、“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仁心和义举。
更难能可贵的是,广大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必须同步实施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不断激励广大患者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勇气。他们不仅在医病,还在医心;不仅在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还在用爱心传递爱心、用希望点燃希望。此时此刻的“白衣天使”,是医者仁心,却更像仁者医心。正如一首为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创作的公益歌曲《最美的美丽》所唱:“你以天使的名义,担起救死扶伤的道义;你用牺牲的勇气,把自己的安危藏起。人们以崇高的名义,把你的奉献深深记忆;你以永恒的真情,把爱的真谛演绎。”
殊不知,在病毒面前,广大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同样有生命危险。但是,他们从未退缩,而是勇敢选择逆向而行。对于这份医者仁心与仁者医心,我们再怎么致敬都不为过。然而,致敬医者的最好方式理应是关怀医者、体谅医者、善待医者。
医者仁心是职业崇高,仁者医心是灵魂伟大。我们时刻都在为千千万万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者祈福:盼你们平安,等你们凯旋!
病毒无情与人间有爱
——“武汉加油”十论之八(大爱篇)
武汉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武汉是疫源地和主战场,却绝不是一座孤岛。相反,武汉已经成为“中国爱、世界情”的汇聚地和发酵池。
爱心,让武汉每天不一样。自疫情爆发以来,人间大爱的故事每天都在武汉这座城市精彩发生:一场场生命接力惊险上演,一支支医疗队深夜驰援,一笔笔爱心捐赠悄然而至,一个个志愿者主动请缨,一群群热心市民守望相助……
在这股涌动的爱潮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或匿名英雄。主动请战、千里驰援、匿名捐赠、志愿服务、互助互爱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同时间赛跑,与病毒决战,为生命接力。
伴随爱潮激荡江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义精神让人振奋,“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革命精神让人鼓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科学精神让人敬佩……这些可贵可敬的精神财富将会永存在英雄城市的历史丰碑里。
其实,爱心善意的出发点都很朴实无华,不是为了赢得名誉、鲜花和掌声,而是为了向受难的同胞伸出一只援手,尽力帮助他们过关跨坎。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致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慰问信中写道:“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愿与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贵集团在防控一线如有需要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全力提供支持;贵集团近期在上海的相关业务工作如有需要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尽全力提供帮助。”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给全体师生和校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广大校友,特别是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校友尤其是新闻工作者,请在忘我工作的同时,务必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过度疲劳,努力写出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好报道、好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校友会招募志愿者公开信写道:“希望我们本次的志愿工作可以尽快结束,我们期待疫情尽早结束,早日恢复生活与工作。本次志愿工作结束后,希望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继续在各行各业,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发光发热,服务社会,造福一方。”
四川省汉源县全体师生致湖北恩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历经‘5.12’汶川大地震的我们,此时此刻,感同身受,往事历历在目。看着疫情发生以来不断攀升的感染数据,正在湖北的你们,则是我们最深的牵挂;你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汉源县五万名师生的心。”
面对疫情,这种心与心的牵动、情与情的交融、爱与爱的传递,不仅弥足珍贵,还会日久弥坚。
上下同心者顺,风雨同舟者兴,携手同行者远。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关系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而要明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局中人道理,切实以坚定信心、携手同心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去战胜病毒、守护安康。
在无情的病毒面前,我们每一个个体所能做的或许有限,但一个微小的善举、一指鼓励的点赞、一句真诚的祝福和一条正能量的信息,都犹如一缕和煦的阳光,能够照亮每一个需要光芒的角落,温暖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心灵。
当前,即便病毒扩散蔓延的速度依旧很快,但人间大爱的发酵生长速度已经更快。人类必将会把无情的病毒驱除于有情的世界。毕竟,病毒无情只会穷途末路,人间有爱定能大道致远!
英雄城市与文明市民
——“武汉加油”十论之九(文明篇)
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随行。只有经历苦难,才能凤凰涅槃、走向辉煌。这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同样如此。
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英雄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即便历经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风雪冰冻、2016年特大暴雨等种种灾难,武汉不但没有停滞不前,相反还实现涅槃重生,迅速抢位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江大湖大武汉。
此次疫情爆发后,武汉断然选择“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积极动员广大市民自我禁足、居家观察,努力把病毒的扩散蔓延扼*于城池之内。
即便各种不断升级的防控措施给武汉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武汉市民没有抵触,而是顾全大局、默默承受,努力克服生理、心理方面的重重困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他们深知,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武汉一座城市的“突围战争”,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场“防卫战争”。
即便外界对出行的武汉籍民众产生防备甚至歧视,但武汉市民没有抱怨,而是积极配合、安守本分,欣然接受异地隔离或医学观察的统一安排。他们深知,疫情面前,武汉人与大家一样都是受害者,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社会添乱添堵是一种文明行为。
即便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严重短缺、患者“一床难求”等现实困难,但武汉市民没有放弃,而是勇敢面对、向死而生。他们深知,武汉病了,中国一定能治好它。待山花烂漫、樱花盛开时,武汉一定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漫长道路上,“做文明有礼武汉人”已成为广大武汉市民的自律要求和行为准则。哪怕是在这个鼠年春节的夜晚,武汉市民隔空齐唱国歌,齐呼“武汉加油”,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乐观心态与爱国情怀,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不少热心市民以“你们守护疫情患者,我们守护你”的无私奉献,志愿投身到医护救助第一线的后勤保障服务之中。
病毒从未战胜过希望,愚昧从未战胜过真理。有一个武汉市民让人肃然起敬、共同缅怀,他就是武汉疫情“吹哨人”、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患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好医生李文亮,敢讲真话,捍卫真理,用职业操守和社会良知吹响了武汉疫情预警的“哨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敬佩与怜悯。
解放日报社《上观新闻》特派记者董天晔发表的《记者日记》这样写道:“我也能想象,这个城市正常的样子一定是繁华热闹。知名度最高的热干面,这次没机会吃了。下次等武汉好了,我要再来吃热干面。”
或许,这是千千万万关心和支持武汉的人们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我想对你们说:“武汉欢迎您!武汉感谢您!武汉永远等您!”
英雄城市人民爱。我坚信钟南山院士饱含眼泪时说的那句话:“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武汉加油与祖国安康
——“武汉加油”十论之十(祈福篇)
疫情爆发以来,一趟趟民航包机把滞留海外的湖北游客纷纷接回武汉天河机场。走下飞机旋梯的那一刻,湖北游客的心里难以平静,有的情不自禁地感动落泪,有的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此景此景,与电影《战狼2》里的那个经典镜头十分相似:“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武汉病了,中国治好它”,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不论在危机关头,还是在危难时刻,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事实表明,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只有“华山一条路”,唯有坚定打赢信心和必胜信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信心和信念是武汉加油的力量源泉。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是一场排位赛,而是一场生死战。越是形势严峻,越要万众一心;越是任务艰巨,越要众志成城;越是生死对决,越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心和信念。
祖国是武汉的坚强后盾,祖国母亲一定会也一定能帮助武汉过关。自疫情爆发以来,武汉需要什么,祖国就支援什么。一时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的各种智慧向武汉汇聚,各种资源向武汉集结。令人鼓舞的是,“没有过关,决不收兵”的决战决胜信念已经昭示天下,并时刻激励着亿万民众的心。
武汉是祖国的中心城市,武汉一定会也一定能让祖国母亲放心。面对疫情肆虐,武汉没有退缩,而是以一系列壮士断腕的管控措施确保“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目标的实现。祖国指向哪里,武汉就冲向哪里。在祖国母亲的强力支持下,武汉以“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壮举赢得外界赞誉和同情;武汉快速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武汉涌现出张定宇、张继先、李文亮等一大批疫情防控战线的“战斗英雄”,激发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精神伟力。
此次此刻,病毒可能增加了全国人民与武汉的空间距离,却让全国人民与武汉的心灵距离越来越短。我们深知,病毒是人类共同的瘟疫,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才能直面病毒;只有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才能战胜疫情。
春天已经来了,樱花很快就要开了。冰雪终会消融,病毒总会驱散,武汉定能重生。
疫情防控决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让我们一起祈福:武汉加油,祖国安康!
等到战胜疫情、恢复正常、回归繁华时,武汉第一个想报答的人就是您——祖国母亲,让我们一起唱响那首动人的旋律《祖国万岁》:“我的爱只为你准备,我的灵魂与你紧紧依偎。除了你,我还能去爱谁。举起手,举起杯,祖国万岁!”
《“武汉加油”十论》后记
《“武汉加油”十论》推送结束了,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却还在继续。但我坚信,人民必胜,中国必胜。
在创作这组评论过程中,我学到很多、收获很多、成长很多,特别是看到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这些先进典型是民族的脊梁,将会是我终身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这组评论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不少热心志愿者、基层党员干部为疫情防控挺身而出、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微小行动尽力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平安。由于篇幅有限,我没有专题去写作这方面的评论。由于能力水平有限,我没能把一些评论写深写透写专业。这些遗憾只能以后再去弥补。
文以载道,化雨春风。因时而著,合时而作。从事过新闻评论工作的人或许知道,以一人之力去创作十篇容量的主题系列评论,是需要信心和勇气的。这种信心和勇气,来源于对病毒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嫉恶如仇,来源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滋养,来源于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彭莉莉、“武汉发布”编辑部主任宋涛、枣阳市东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赵正鹏等良师益友和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大师生的指导与鼓励。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用心点亮自己、用爱照亮别人。希望这组评论能够为武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传递一丝丝正能量,哪怕是激励一些读者朋友在这个阴冷萧条的非常时期点亮自己的内心、照亮别人的世界!
感谢读者朋友的支持和相伴!祝福历经苦难的英雄城市武汉能够在这个春天里涅槃重生、走向辉煌!
作者陈栋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外导师,经济学博士后,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