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带来一丝秋凉,虽然可能只是刹那间的欢愉,但也足以给人一种希望。炎帝已经感觉疲惫不堪,白帝的车驾则正在路上,更多的雨云好像也在集合待命。早秋的雨有时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有时又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听不见声音,却慢慢地浸润着草木,打湿了衣衫,也在无形中透出一份诗意。
自然界的雨雪风霜本来是常见景象,无所谓悲喜和苦乐,可是诗人们多愁善感,又由于心境不同,于是便感觉各异。同样是落雨,才子们有时赞美其润物细无声,有时又欣喜它睡美雨声中,其实都是作者移情于物,然后又情发于中,却在不经意间谱写出华彩篇章。下面分享两首雨后感怀的七绝,如珠走盘,妙到毫巅,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齐安郡中偶题
晚唐 · 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杜牧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佑曾是大唐的宰相。杜牧从小饱读诗书,又喜欢研究兵法战策,年轻时就写下名作《阿房宫赋》,也帮助他在科考中蟾宫折桂,更让诗人感觉到自己可以大展宏图了。
不过老天爷似乎觉得他更应该成为一位诗人,而不想成全他的仕途,于是杜牧的命运便显得极其坎坷。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担任黄州刺史期间,作者在文中描写了黄州的秋日景物,寄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悲愁和郁闷。
开篇笔法细腻,烘托出秋天里的悲戚氛围。秋夜里若是星河皎洁、明月在天,就已经激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而一旦淫雨霏霏、连绵不绝,更让才子们感到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诗人身处异乡,人地两生,就觉得那些风雨声、雁鸣声,还有松涛声、流水声,都让他难以静心定意。云梦泽上蒹葭苍苍、秋雨凄冷,让他联想到很快就是寒冷的季节,故乡的亲人却不知近况如何,自己的前途也是一片渺茫。“搅离心”三字,精准地刻画出一种对故园魂牵梦萦的感受。
结尾两句乃是作者的真情流淌,秋雨不停地滴落到阶前的梧叶上,引起了才子的满腹悲愁,杜牧便不自觉地发出悲吟。“干君何事”,这是作者的自问,却并没有自答,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
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令人闻之生寒、吟之生悲。秋声触动离情,秋雨引发乡思,即使秋雨无声地落入梧叶,也会激起才子的愁情。全文如珠走盘,通过“秋声、楚雨、梧叶”等意象,展现出一幅令人悲愁的画面,也委婉地道出作者思念亲人、厌倦宦途的凄凉情绪。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杜牧作为与李商隐齐名的晚唐诗人,虽然他的仕途比对方幸运一些,可是由于杜牧自视甚高,所以他依然觉得才不经用,心中时常感到郁闷和无奈。失望之余,他只能挥洒笔墨,借景抒情。
他的诗歌议论警拔、富有韵味,即使时隔千年,依然被后世读者津津乐道。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之后,抒写了才子背井离乡的痛苦心情。秋浦,即安徽贵池,地属当时的池州。
诗人在朝堂中受人排挤,中年之后就一直奔波于僻左小邑之间,心中的怨言却无人可诉,只好委婉地借助诗行传达一种悲愤之情。开篇连用两个叠韵词,“萧萧、淅淅”,分别形容秋雨和溪风,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并好像清晰地听到了这些令人悲戚的声音。
穷秋,即深秋,正是草木凋零的时节,诗人触目惊心,不仅感慨大自然一派萧索黯淡的景象,也很自然地会想到大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岸蒲”三字,利用摇晃的蒲草,展现无形的秋风,给人以生动形象的体验。
后两句妙到毫巅,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作者正在为前途而悲愁,此时忽然转来几声雁鸣,诗人的视线也从地面移向那些落到寒汀的鸿雁,并且看似天真地询问,你们来此之前有没有在杜陵栖息?
杜陵,位于长安城外,杜牧的家乡就在杜陵附近。大雁当然不会理睬诗人,这个问题也不会有答案,不过读者却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诗趣。诗人思乡心切,竟然痴情地追问禽鸟,足见游子是多么的孤寂无助。全文情景交融,含蓄隽永,更显得描写生动,转折有力,不愧为唐代诗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