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远离俄国文学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大胡子老头所写的鸿篇巨制不是一下能消化得了的,比如说《战争与和平》,而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总是和一个女人有联系——安娜·卡列尼娜,加上书卷开始时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要记住这个大师级的人物倒也不难。
——张小文,《读者》2005年第3期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语。
这部长达6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被誉为“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据说作者因为太喜欢笔下的安娜,写初稿只花了50天,修改却花了整整4年,反复删改了12次。
小说讲述了俄国贵族夫人安娜,因不堪忍受与丈夫卡列宁虚伪的婚姻,跟军官渥伦斯基相爱同居,最后以失败告终并轻生的故事。
年轻时,不懂安娜明明深爱对方,为何要选择轻生。
成年后,才看懂了安娜的爱情悲剧,也顿悟了人生的真谛:
自爱,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来源:视觉中国
满足情欲的爱情,注定难以长久
安娜是一个美貌绝伦、高贵优雅的贵族女子。不到20岁,就被姑妈安排嫁给了大她20岁的卡列宁。
卡列宁是彼得堡的高官,冷酷无情。在安娜眼里,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器,一个木偶。
卡列宁的世界只有功名利禄,结婚对他来说,只是仕途上的一个点缀品而已。
安娜跟丈夫生活了8年,从未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内心憧憬着爱情的降临。
或许缘分就是这般奇妙,她在莫斯科的火车站,邂逅了军官渥伦斯基。
英俊帅气、家境优渥的渥伦斯基,一直是军团的“宠儿”,也是上流社会许多女性心仪的对象。
渥伦斯基看到安娜的第一眼,就被其出众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所吸引。
一种被压抑的生气,在她明亮的双眸和略带笑意的红唇间闪烁着,自然地流泻。
在莫斯科一场盛大的舞会上,安娜身着一袭黑裙,姗姗来迟,惊艳全场。
渥伦斯基被迷得神魂颠倒,邀她共舞,大献殷勤,并跟踪她到火车站。
在渥伦斯基强大的攻势下,安娜沦陷了。
两人不顾流言蜚语,公开同居。
他们去欧洲旅行了3个月,回国后又去了乡下。
当最初的神秘感打破后,安娜依然沉浸在爱情的巨大喜悦中,可渥伦斯基却感到了百无聊赖。
他发现,激情一旦满足,爱情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炽热和浓烈。
渥伦斯基对爱情态度的转变,何尝不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人们往往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反而不再珍惜。
有些人把爱情等同于征服欲,一旦征服了,就索然无味。
叔本华曾说:“*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
如果爱情仅仅停留于满足情欲上,注定不会天长地久。
真正的爱情,缘起于爱,长久维系则依赖于责任感。
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