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美词中秋月:碧海年年,冰轮为谁圆缺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纳兰性德《琵琶仙 中秋》
这这首词是需要慢读的。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发妻过世。和沉痛的心境决然相反的事,正是这年的秋天,他入选了康熙侍卫。此后数年,他不断晋升,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
和许多官职不同的是,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是康熙直接管辖的,御前扈驾,交于重要的军事或者秘密任务,虽然不是主政一方那种大吏,但是天子近卫,远在人臣之上,从这些岗位走出去的人,往往称为封疆大吏,朝廷重臣,被称为权贵的孵化器。但似乎纳兰性德并不快乐。
或者,他也有不快乐的原因。满清的贵族,实际也相当可怜,一举一动受到严格的监控,作为征服者中的一群,他们被告知和被征服者分开,不能一起生活,通婚,每个人要求绝对效忠皇帝。个人的志愿服从皇帝的要求。包括贵族的女子,在生活上有优越的保障,却没有太多个人婚姻的自由。
作为纳兰性德来讲,其实读书,做翰林,在严密的尚武压力下,他选择一种冷静而边缘的生活方式,是他最愿望的有限的自由。但是两考进士之后,翰林馆落选,他被要求从侍卫做起。这是康熙对效忠皇权的贵族子弟,一种相当高恩惠。但是这种官职指向的未来,和纳兰性德内心有落差。或者读过太多的历史书,王朝的兴衰,历史的悲感,让他不愿意身处其中。但是他和他的家族为体制所挟持,他无可选择。
纳兰性德有过最为幸福的婚姻。这在贵族中是不可想象的。对方是已故汉旗官员的女儿,以纳兰性德的门庭,这种汉旗,且没落的家庭是无法和纳兰性德结婚的。他们的婚姻是如何成就的,是一个谜。
这婚姻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纳兰性德年轻的爱情,对方没有家族带来的世俗压力,而这个女子温柔又灵动,让纳兰性德有家和安稳的感觉,同样此女子激起纳兰性德有保护和交流的*,很多年后,他都不能忘怀她的一举一动,随意在闺阁里和他联诗,将茶水洒在他身上。纳兰性德努力在其他女子身上去找到前妻这种感觉,但让他最终失落。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他们的青春带着青春蓬勃气,无论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婚姻,都是在最合适的时候遇到了最合适的人。最初的伴随成长永远最无猜测和美。哪怕打破水杯这件事,这是夫妻恋情的小插曲,但是换一个场景,或者是东施效颦,或者有妾妇之忧,总不及当初。
但是这短暂的幸福注定不会长久。虽然纳兰性德的妻子是死于产后的寒症,他们婚姻不长,留下一个子女。但我说的这种幸福不可长久,是放在满清婚姻的大制度下,这种门楣不高的女子,所依赖的不止是丈夫的疼爱,更要面对贵族家庭种种矛盾和约束,这种甜蜜期,并不会维持终生。但这个女子的死亡,将青春和美好全部都固化了,成为了纳兰性德永恒的无法跨越的悲伤。
而纳兰性德的仕途的压力不再有发妻分担和缓解。纳兰性德的仕途,无论多高,多贵重,也无论多么艰辛和坎坷,他的前妻是缺席的。但这样的缺席,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永恒和现实的孤独。
实际纳兰性德是有续弦的。第二任很有意思,瓜尔佳氏。从婚姻的现实基础,这才是真正门当户对的贵族联姻。但是纳兰性德对她的感情从来没有超过前妻。
中秋节是重要现实日子,它主要是亲人夫妻之间联系感情。对于故去的人,清明,中元,忌日都是极好的纪念。有了后妻的纳兰性德,也曾经对瓜尔佳氏有着现实的温柔和体恤,在七夕节为她写诗,在塞外给她寄信。但这首中秋,很有意思,他是在有现任妻子的前提下纪念前妻。
第一:他和现任妻子出现了感情隔阂。
第二:他的妻子看不懂这些。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
第三:他遇见了无法解脱的现实困境,只能对前妻倾诉。
不管哪一种,都证实了纳兰性德在妻子死后的数年,过得并不开心。哪怕他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