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下班回家前,为什么喜欢先在车内待一会儿再上楼?
朋友互道晚安后,为什么又在游戏平台上相遇?
给娃洗完澡辅导作业哄睡后,妈妈为什么在浴室里待那么久?
这三个问题,用最近一个网络新词“隐性治愈”做解释再恰当不过。每一个负重前行的成年人,连崩溃都是不动声色的,他们选择默默地自我疗愈。
来源:微博博主@语文指挥中心
这种暂时的“情绪异常”,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会照样和身边的人说笑玩闹,实际上负面情绪已累积到一个爆发点,内心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明明心情不好受,深感活不容易,死也不容易,但还是不敢在人前哭,也不想说话。最后宁愿自己在心里默默消化悲伤,也不愿去麻烦别人,大家都这么忙,谁有时间听你诉苦?
要不发个朋友圈?算了,删了,好像显得很矫情,人们对别人的抱怨也不感兴趣吧,搞不好还成为笑柄。
成年人的丧是一瞬间的事,他们逐渐修炼出两副面孔,习惯用面具伪装和隐藏自己。
“没事没事,我真的没事。”
但问题并不会随着一句轻飘飘的“没事”就迎刃而解,反而预示着生活的新一轮升级打怪。
正如电影《这个*手不太冷》中,马蒂尔达问莱昂:“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莱昂回答:“总是如此。”
不过我们并不会轻易就被压力打败,每一次心态崩塌过后,都会有各自满血复活的方式。
据说捏泡沫、洗澡、唱歌,在当代青年的解压方式中占据top3。每个人发泄情绪时,各有各的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