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部门例会结束后,经理特意把我留下。
“这次项目能提前半个月收尾,你功不可没啊!”他拍着我肩膀,茶杯里的水随着笑声晃出波纹。
我下意识脱口而出:“谢谢领导,都是应该做的。”
转身要走时,却看见新来的实习生小林正站在经理办公室门口。
三天后公示晋升名单,那个本该属于我的主管位置,赫然写着他名字。
在茶水间碰到小林时,我终究没忍住:“你当时和经理说什么了?”
他端着咖啡杯的手顿了顿:“其实经理那天也夸我了,我说了三句话。”
后来和做HR总监的学姐吃饭才明白,领导夸奖本质是道“送分题”——**会接话的人拿晋升,老实人永远在基层。
那些能在关键时刻说出“正确回应”的,早摸透了职场潜规则。
第一句:“都是您指导有方”(嫁接价值法)“这次能超额完成任务,全靠您上周教我的资源整合方法”(边说边打开项目进度表)
去年公司空降的销售总监王姐,就是用这招半年连升两级。
有次大客户临时毁约,她带着团队通宵拿出备选方案。
董事长当众表扬时,她指着方案里的风险预警模块:“这是照着您年初培训时教的‘沙盘推演法’设计的。”
三个月后,她成了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
职场心理学:哥伦比亚大学实验证实,当人感受到自己的影响力被看见时,会产生“栽培者愉悦感”。
把成绩与领导方法论绑定,相当于给他递了把丈量成就的标尺。
“其实这次执行时发现系统响应速度拖后腿,我已经联系技术部在做优化方案了”(顺势递上新方案初稿)
合作公司的95后项目经理让我印象深刻。
有次他们提前完成系统交付,甲方向总夸他效率高。
他没说“谢谢”,反而翻开笔记本:“我们在测试时发现三个潜在风险点,这是优化方案。”
后来甲方主动把三年框架合同签给了他。
博弈论启示:慕尼黑商学院研究显示,领导对“已完成”成就的记忆周期平均只有17天,但对“进行中”事项的关注度会持续提升。
主动铺设下一阶段赛道,就是在给自己创造曝光机会。
第三句:“团队比我更重要”(转移聚光灯法)“这次多亏小张通宵调试数据,陈工跨部门协调资源(掏出团队协作记录表),建议给他们申请专项奖励”
前公司有位传奇总监,每逢汇报必带三样东西:成果报告、问题清单、团队功劳簿。
有次总裁视察时夸他业绩突出,他当即打开电子台账:“这是小周整理的行业数据,小李设计的转化模型。”
第二年他带着整个核心团队跳槽到集团总部,工资翻了三倍。
组织行为学:哈佛跟踪调查发现,主动提及团队贡献的管理者,晋升速度比独揽功劳者快42%。领导真正想听的从来不是感谢,而是你能否带出更多“能用之人”。
跟猎头朋友喝酒时,他说破个残酷真相:“领导夸人时的表情管理课,比MBA学费还贵。”
那些只会说“谢谢”的职场老实人,往往在三个维度吃暗亏:
1. 价值可视度:功劳变成部门流水账
2. 能力延展性:被钉死在执行者角色
3. 团队影响力:错失搭建自己班底的机会
下次领导再夸你时,记住这三句话:
① 把功劳变成他的教学成果
② 把结束符变成新篇章冒号
③ 把个人秀变成团队展览馆
毕竟在职场这场大型真人秀里,会说话比会做事更重要。
当你学会把每句夸奖都变成晋升台阶,就会发现:所谓的运气,不过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