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发现自己已经在单相思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而你又有心要重新把握自己的人生,怎么才能打破迷恋的魔咒呢?有一个不错的办法叫做“认知行为疗法”,它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一般用来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懂,我们来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心理学家珍妮弗•泰茨在治疗单相思的病人时,如果他们忍不住特别想去联系爱慕对象,这时候先别那么容易就投降,而是要先停下来,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这样一来,这些人会发现,哦,原来自己想要的远远不止某个人的喜爱,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比如自身价值。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他们还会发现,如果在一个人身上浪费精力,他们永远不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通过这种方式,认知行为疗法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单相思只是一种表象,根本原因是消极的思维模式或者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单相思对于不同年龄层的人影响也不一样。如果是成年人,迷恋一个人可能导致自毁倾向,不吃不睡还是事小,要是为了吸引对方注意而做出威胁自身安全的行为,那就非常可怕了。
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一点点的迷恋其实对心智成长有帮助。所以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要记住孩子单相思比真正的恋爱更健康。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家理查德•维斯博德认为,十来岁的孩子还不具备恋爱关系需要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力以及勇气。他还提醒各位,过早谈恋爱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的几率。而单相思呢,它更像是情感的保护壳,青少年可以在这里体验强烈的情感,又能够避免受伤。说白了,单相思可以让他们学习如何去爱。
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单相思怎么回事了吧?它的根源可是比迷恋对象要深得多。对别人的疯狂追求往往关乎更深层的情感问题,通过进一步探究,说不定就能化迷恋为动力,让你更深入地认识自我,甚至是激发创造力。
那有朋友可能会问,我有一个暗恋对象,明知道他对我没兴趣,可是就是忍不住想给他发短信打电话,怎么办才好呢?其实可以试试写信,拿一张纸,把自己想说的全写下来,不过别寄出去。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你一吐为快,冷静下来,省得做出一些将来会后悔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