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以前,唐代诗人王维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离家在异乡做客的时候,每每遇到佳节良辰总会思念起家乡。每当读起这首诗,大家总会被这其中的情真意切所打动。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原籍河东蒲州(今天山西永济)人,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
王维年少时期,富于文学才华,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属辞,十九岁的时候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中进士,授大乐丞。他被贬之后,终日消沉。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这首诗是王维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当时他在长安谋取功名。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自然是繁华无比,又逢佳节更热闹异常,越是如此,越显得游子孤孑无亲,不由得生起了思乡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时王维初来乍到,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习惯尽在其中,突觉自己孤独凄凉,恰逢佳节更使心中的思乡之情倍增。千百年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绝唱,更是打动着万千游子的离人之心。
王维让我们看到了,虽然他狂放如李白,但是内心也有一个隐秘的角落,写满了乡愁。千百年来,这首诗在每个游子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李白在夜深人静时写下了《春夜洛城闻笛》的七言绝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在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当时客居洛阳时,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闻笛声,勾起思乡之情,即兴作出了这首绝诗。
玉笛之声暗飞,断续隐约,声声婉转悠扬。那个吹笛之人未曾露面,只管自吹,笛声也不知是哪里飘出来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古城,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客居之夜,听到这哀伤的《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思乡之情呢?
李白在客居扬州时,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梦中醒来望见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旷古诗篇《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透过纱窗纸,洒落在床前的地上,就好像是一层白白的秋霜。抬起头,便看见天边的那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每个出走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白天忙于事务,倒是不觉得怎么样。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便会一阵阵的涌向心头,犹如月色如霜的秋夜。
短梦初回产生了错觉,错把皎洁的月光误认成皑皑白霜。更加的显得一个人漂泊他乡的孤苦凄凉。父母兄弟,亲人朋友,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树,只要能代表家乡的,无不在其中。
每个人都在做回家的梦,大梦初醒时,还是眼前的景象,只有无尽的失望。思想之泪水,只能自己擦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