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妈妈了回家看看的心情说说,有半年没见到妈妈的心情说说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5-04-20 22:42:44

原来有些愿望实现了比不实现更加痛苦。

母亲如她如我们所愿摆脱了桎梏她的轮椅和两平方天地,摆脱了折磨她的病痛,去了那个我们都触摸不到的世界。不知道她是否还能看到我们,不知道她在那边是否能健步如云,来去自由。可是我却因她的离开而痛彻心扉,因为她是我心灵的港湾,永远的依恋。

每当傍晚天气预报开始,我总想到给她打个视频,聊聊闲话,听她说说那些口口相传、神奇而又有效的民间奇方土法,听她反复叮嘱天气变化,要加减衣裳。母亲虽然教育经历不多,但她知道很多民间哲理和偏方,遇到一些困难或者不适,她总能用她的方式方法解决。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非常佩服和依赖她,总觉得她无所不能。

母亲一生坎坷艰难,出生在动荡的40年代初,10岁左右因为外婆家的地主身份,全家从县城下放到偏僻的大山里,生活一落千丈。80年代我去过舅舅家,见到过那片贫瘠的山地。那是一座座连绵的山脉,印象中山上没有大树,有点秃,土中像是有某种矿物质一样有点闪闪发光(后来请教了搞地质研究的姐夫,才知道那是地表为风化而形成的残积土,主要成分为粘土质矿物即高岭石等,赋存于土壤层下闪闪发光并呈立方块体状者为黄铁矿,俗称硫铁矿。)初到陌生而贫穷的乡下,日子可以想象多么艰难。母亲兄妹5人,她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妈妈为了能上学识字,每天往返十几里地,午饭只有从家里携带的红薯。随着外公的离世、大舅二姨先后成婚离家,妈妈勉强读完四年级后就只能回家帮忙持家。在后来她给我们讲述这段经历时,依然对艰难的求学之路感到欣慰,认为当时的苦是最值得的事。辍学后的几年生活未曾听母亲提起过,也许是她刻意想忘掉的一段经历吧。

60年代初经人介绍,妈妈认识了从朝鲜战场上复员后安置在运输公司的父亲。彼时的父亲丧偶带着年幼的大哥,虽然双方并不了解,但由熟人介绍,父亲有稳定的工作,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他们结合在一起。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正值大力开发建设三线的年代,父亲辗转安康的数个县城,建设客运车站。60年代到90年代初安康一直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尤其是各个县城,深藏在大巴山深处,在全国贫困县上排名前列。在辗转和艰难的生活中,母亲失去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大哥,两岁时因一场高烧救治不及时而走掉。姐姐也因当时的生活条件及家庭变故至今体质较弱。

经过5、6个县城的辗转,父亲最终被派往最最偏远的镇坪县,筹备建设镇坪县汽车站。妈妈随行并从此长住下来。因为偏僻而且交通非常不方便,我们姊妹成年后很不理解他们当时的选择。在问起母亲为啥要选择这么偏僻的地方长住时,母亲说因为她到了之后发现这里的蔬菜特别便宜,几毛前就可以买到一大把,养活我们四兄妹,还可以稍稍攒点钱接济外婆和小舅舅家,时运至此我们也无话可说。

母亲是随行父亲去的镇坪县,按照父亲的想法是在家带我们几个小孩,但妈妈坚持要找工作,自己在一个离县城20多公里的乡镇粮管所找到出纳一职。母亲很珍惜她的工作,兢兢业业,十几年未出过任何差错。那时两个哥哥跟着父亲在县城,我和姐姐跟着母亲。母亲不得不两边跑,当时的20公里山路,坐班车也需要半天,我和姐姐都晕车,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母亲是如何熬过来的。后来二哥因为太过思念母亲,在其小学二年级时徒步从县城往母亲所在的乡镇走,在走了十几里地后被出差回家的邻居叔叔认出,骗回县城家。经此一事,母亲又不忍心,将二哥也接到身边。记忆中有好几年,我们四人挤在一张一米四的木板床上,两头分别睡两人。

一直到了70年代末,母亲终于调到县城,我们一家才算团聚。母亲虽然依然忙碌,但我们也能分担家务了。父亲在车站院子边弄出一片菜园子,种上各种蔬菜,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每天母亲下班回来,让我们去园子里割把韭菜,或者摘个辣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等。这段时间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也经常能听到父母之间的打趣逗乐。父母都是开朗的性格,家里经常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慈爱的,也是理性的。小时候,每逢假期,如果有机会,母亲总让我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一方面体验劳动的辛苦,一方面可以挣点微薄的工钱贴补家用。记忆中我们砸过石子,一立方几毛钱卖给修公路的工程队铺公路用,坚硬的河卵石也磨破过我们的手;大太阳下给水泥板老板挑过河沙,一个假期可能也就几块钱的收入,但确实让我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

掐指算算56个年头的母女缘,竟然有38年在外,留下的记忆好像并不多,还有一些沉积在记忆深处慢慢浮现。那些温馨的快乐的时光就藏在某个角落,时不时就会跳出脑海。在她脑梗后的四年多,我祈祷过请求上天怜悯,请恢复她的健康自由要不就少遭受病痛折磨,尤其是最后在医院的一周,看着她吃不下一口饭喝不下一口水的时候,我心疼万分。即使这样我还是自私地希望她能跟我多说几句话,更想有她陪伴。

2025年清明节的中午,在从医院回到家的两小时后,她解脱了,第一次自私地没有顾及她儿女的感受和请求,去了那个人们都说是极乐的世界,她一生都为别人考虑的多,连走的日子也选在最大限度地对我们更方便的时间。直到最后,母亲都是那么清醒和安静,止疼针让她大部分时间在沉睡中度过,临走前半小时说的两句话是“不要哭”、“不要流眼泪”。她的安详多少让我有一点点慰藉,但仍然希望生命真能轮回,让我们下辈子再见再做母女。

想妈妈了回家看看的心情说说,有半年没见到妈妈的心情说说(1)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