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革命后,共有三次入学,这次到海军学院是第三次入学。三次入学各有不同感受。我是从东北军政大学毕业后入伍的,从这里接受并继承延安抗大的的优良传统,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并从此成为解放军一名成员,跟随革命洪流走了一生。青岛的快艇学校,经过严格教育与训练,让我脱胎换骨,铸造成一名鱼雷快艇的战斗艇长,从此我与波涛汹涌的大海相伴一生。今天我又以全优学习成绩在海军学院毕业了,身体经过一次大修更健壮了,头脑经过一次灌输增加了许多新的国防知识。
我的一生中,这三次入学,学校的教导都一直与我相伴相随。按照我的体会,我心中的母校那不是物质的,她已经抽象为一种精神与我相伴相随了。军政大学那是“实事求是”精神,那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即发扬老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长久留在心中。快艇学校,那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有我无敌”的战斗牺牲精神,让我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这次海军学院究竟给了我什么精神?犹如处于大海深处,无边无岸,不知是给我东西太多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有一种没法提纲挈领能够抓在手里,仅此而己。我常想,不管在校时多长,也不管你学了多少功课,也不论你学的功课有多深奥,如果你能将所学的东西提炼为一种形象、一种精神相伴一生,那就是你学到了精髓,学到了真本领,就是一位真正的好学生、好弟子。
我在半山园读书两年,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入学前带来的期待,都没能实现。这不是因为我不努力,也不是师资条件差,而是客观条件使然。我任快艇艇长时起,就有一种愿望,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有机会走进半山园学习。当组织真的决定调我到海军学院学习时,除了惊喜若狂,更多的则是充满着期待。这份期待的核心就是开阔视野,更好的了解世界海军。
建设强大海军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个漫长过程,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更需要几代人保持着强烈的建设海军热情与渴望精神啊。如果将我这种感受延伸一步,这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在这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里,人才培养、科技不断进步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则必须保持着全海军上上下下一直有那么一种一定要建设强大海军的热情、渴望和活力。而今,我们已经建设海军六十年了,还将延续第二个六十年。只期待第二个六十年里,海军学院能为海军培养出更多的高级指挥员来,为中国远洋舰队走进大洋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解放军海军著名战斗英雄张逸民,摘自《张逸民回忆录》,授权“这才是战争”独家发布,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