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让家长头疼的行为,比如撒谎、不爱学习、拖延、不会交朋友、生活习惯差、做事不专心、没有上进心、贪玩等,统称为孩子的负面行为。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家长在遇到孩子的负面行为后,第一反应是想立刻纠正。但在没有看清孩子问题症结的时候,越急于解决问题,就越容易失败。这是因为家长不能管好自己情绪的时候,已经没有能量帮助孩子了。
下面是一个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默念三遍“孩子负面行为的背后说明孩子欠缺某种能力”。
当家长习惯性重复这句话,就给了自己的情绪一个非常好的缓冲,也帮自己明确了目的。家长会立刻清醒地意识到,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立刻纠正孩子,而是静下心来,用心探究孩子问题的核心。这样,家长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孩子。
第二步:拉开距离,观察孩子。
当孩子出现负面行为的时候,如果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有限,同时又和孩子处在一个近距离的环境内,会发现因为空间距离很近,很难做到客观地观察孩子。所以,这时和孩子拉开一定的空间距离非常重要。拉开距离之后,家长可以一边仔细观察孩子,一边自问自答。
家长可以这样向自己提问。
问:孩子的这种表现有可能是欠缺哪种能力?
问:孩子现在几岁?以他的年龄,正常的能力应该是怎样的?
问:生活中,他的其他表现是不是也有证据证明他的确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问:想要提高这种能力,急于一时行得通吗?
进行了几组自问自答后,家长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平和了,对孩子的耐心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问题也找到了根源(就算找不到根源,也不要盲目地纠正孩子,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第三步:寻找有效方法,进行尝试。
当家长看清了孩子的问题,如果已经想到了一些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的做法,就可以立刻尝试。如果家长感到束手无策,也不要急于面对孩子,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寻找有效的方法,这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
家长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翻看相关书籍,或者学习相应课程,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请教相关专家。当家长用这样的心态面对孩子,自身的教育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对孩子的帮助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第四步:耐心行动,一个阶段内多重复
正确做法。
方法找到了,不代表着问题解决了。只有持续性的行动才会带来孩子的改变。所以,在家长确定孩子的问题根源及正确做法后,需要在一个阶段内多次地重复正确的做法,孩子相应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做懂孩子、会管理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