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补充
在表1-4、表1-5和表1-6中,每个会计科目都有一个对应的编号。对会计科目进行编号是为了便于确定会计科目的类别和位置,在会计科目表中,编号以数字“1”开头的是资产类科目、“2”开头的是负债类科目、“3”开头的是共同类科目、“4”开头的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5”开头的是成本类科目、“6”开头的是损益类科目。
综上所述,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反映的都是企业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而会计科目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6所示。
图1-6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科目还可以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与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者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总括分类;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行的再次分类,如果总账科目中的明细科目较多,还可以设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例如,可以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一个“办公设备”二级科目,再在该二级科目下设置“打印机”“扫描仪”等三级科目。
1.2.3 为会计科目“开间房”——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它可以将企业的经济业务串联起来,但是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只是一个名称,不能表现资金的变化。因此,为了连续、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计算其变化的结果,账户应运而生。
1. 账户的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是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结果的载体。也就是说,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一一对应的,任何会计科目,都有对应的账户。
与会计科目相似,账户根据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还可以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和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知识补充
在资产类科目中,存在一些用来反映资产价值损耗或者损失的科目,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等。同样,在账户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际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即备抵账户。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如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为“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为“累计摊销”,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为“坏账准备”等。
2. 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主要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情况下,账户应当具备账户名称、日期、凭证字号、摘要和金额。会计在做账时,多使用“T”型账户(或“丁”字账户)来反映企业经济业务中金额的增减变动和余额情况。图1-7所示为“T”型账户的结构。
图1-7 “T”型账户的结构
“T”型账户的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增加额和减少额相抵后的差额,形成了账户的余额。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如图1-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