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进货渠道内幕,品牌零食店可以自己进货卖吗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05-08 22:39:52

△左图:进口食品折扣店价格;右图:电商平台价格。

记者在一家进口商品折扣店结账后,用手机搜索同款商品的价格,被店员发现后,立刻遭到阻拦。店员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商品价格是商业机密,不允许消费者在店内比价”,一边称店内有监控一边把记者赶走。

更有甚者,为了防止消费者比价,索性把价格标签藏了起来。在威海路629弄“爱诺斯进口食品折折仓”和茂名北路146号“欢聚食品超市”里售卖的部分进口食品没有价格标签,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价格。商家找借口称:“货刚到,还没来得及贴标签。”

进口食品进货渠道内幕,品牌零食店可以自己进货卖吗(9)

进口食品进货渠道内幕,品牌零食店可以自己进货卖吗(10)

商家透露利润可观

记者佯装有意加盟,向部分商家致电,为了留住记者这个“潜在客户”,“进口食仓”的老板十分热情。一位老板告诉记者,付5万元加盟费即可开一家这样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开在周边小区多的地段,不需要一年就可以回本,利润率最低30%。这位老板还透露,公司还可为加盟店派送“高利润”的临期产品,临期产品利润率更高,可达60%。

而石门二路81号“百特食品进口折扣店”的店员则直言这类进口食品店没有门槛,他告诉记者,开这样的店不需要加盟,货源也不是垄断的,在一些国际食品城就能进到货,只要和供货商说自己开的是“进口食品折扣店”,对方自然会暗示你要不要“可以多赚”的货,也就是上述“鱼目混珠”的所谓“进口食品”。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进口食品的包装上没有任何中文,比如某款浓缩速溶无糖咖啡和某款巧克力,产品包装上全是日文。对于这类商品,消费者要谨慎购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已涉嫌违法,可能是假货或走私商品,食品安全没有任何保障。

“进口食仓”的老板透露,在“进口食品折扣店”里售卖的商品分为“行货”(正规渠道进口,贴有标签)和“水货”(可能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国内,商品上无中文标签),水货进价是行货进价的80%,卖水货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且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公开售卖“水货”,相关经营者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如何判断是否是正规的进口食品?

在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消费,如何避免上当——

先看进口食品的标签。正规的进口食品在产品标签上会用中文标明原产国、生产商、中国代理商(名称、地址和电话)、生产企业在华注册编号;国外公司委托国内企业加工的食品会标明委托公司(名称、地址和电话)、受委托公司(名称、地址和电话)、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产地等信息,消费者一看便知。

再识破冒充进口食品的国产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食品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至于“折扣价”,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商品打折是经营者的促销行为,《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明确,经营者折价、减价,应当标明或者通过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折价、减价的基准。未标明或者表明基准的,其折价、减价应当以同一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场所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的,折价、减价应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基准。同时根据《价格法》,经营者销售商品,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且经营者无权阻拦消费者比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等有关情况,在自主选择商品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经营者不给商品贴价签、阻拦消费者比价,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消费时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比价。

栏目主编:毛锦伟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白璐 陈玺撼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