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采购正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走向市场的前台。高效的采购管理对干企业优化运作、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以及持续性盈利等方面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往往会面临着以下2种采购痛点:
- 没有采购计划或者采购标准流程,每次采购都是根据需要下单,采购过程混乱;
- 要么过度采购,导致资金的浪费和库存积压,要么采购不足,导致滞销。
采购需求---采购计划---寻找供货商----询价、比价、议价----采购洽谈----合同的签订(确定付款条件、配送方式、售后服务)----交货验收(仓管)---质检(不合格退货)---入库---计划对账---财务结算
- 采购计划:采购员应根据请购单和公司销售计划制订采购计划。
- 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一般从经营情况、供应能力、品质能力等方面评定,并定期从质量、运货、价格、逾期率、是否配合等方面综合打分。
- 询价、比价、议价 。
- 合同的签订:买卖双方经过询价、报价、议价、比价及其它过程,最后双方签订有关协议,合约即告成立。采购合同的签订要根据采购商品的要求、供应商的情况、企业本身的管理要求、采购方针等要求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需与财务部核实确定付款条件、货运方式、售后服务等情况。
- 交货验收:采购员必须确定货物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期的正确无误。以采购员的确定和合同为验收数据。
- 质检:货物质检合格则入库,不合格的,需安排补救和退货。
- 财务结算:货物入库后,财务结算
以原材料性的生产采购为例,在如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手段把握先机,这样才能在采购物资紧张的大漩涡里突出重围。
我们既要大胆地洞察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也要准确地落实采购计划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了解材料销售变化通过与供应商的及时沟通,了解材料的交期变化、价格走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与供应商的及时沟通,应该建立在双赢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你忽悠我备货,我忽悠你交期和报价,否则得到的采购计划预测会是无用功,不是订多了,就是订少了。
2.明确基本信息作为采购管理者,在指导制定采购计划时,一定要令采购员明确以下基本信息:
生产计划需求;现有在库库存;到货在检数量;现有采购订单;单价;月用量;订货周期;最小 包装量;最小 订货量。
这9个基本要素的综合分析,才能为采购计划的准确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采购部门应打破传统单一的货比三家的指导模式,而是优先建立合格供方管理机制,为有效询价提供合理策略。这就需要优化以下几点因素:
1)筛选合格供应商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规范企业采购供应商的引入与选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上涨和质量问题。
2)多方面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避免一家独大,导致被动
许多企业的采购主管都不愿意过多引入供应商,但这样会导致供应商持骄而狂,想涨价就涨价,想延期交货就延期,十分被动。
采购管理应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其多家齐头并进的竞争模式,就能为企业材料稳定供应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不再沿用传统的只是单次合同的最低采购价格,而是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性采购关系,以总成本最低来提升企业成本把控力度。
1)综合考虑成本: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
合理的采购机制,不能只考虑单价的优惠力度,而忽略了其他如运输费用、模具费用、修模费用、质量损耗费用等成本。应该有整体观念,对采购材料实行战略性的分析和统筹。
2)建立良性的采购付款机制;
作为采购,当然希望供应商越迟收款越好;作为供应商,当然希望采购方现款现货甚至预付。
但综合企业资金的双向互利,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平衡的付款机制,即采购企业能够按照协议每月支付货款,供应商也适当放宽收款条件,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采购计划制定完毕后,就是合同签订、交货验收和后续财务环节了,这些环节都包含在进销存系统当中哦~
三、利用进销存管理系统:实现采购全流程管理- 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料流、资金流进行条码全程跟踪管理,从订单合同开始,进入物料采购、入库、领用到产品出库交货、回收货款、支付采购款等,每一步都提供详尽准确的数据。
- 集合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等相关内容,成为进销存财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库存信息,规范企业流程,实现数据可视化,提高企业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