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
“科技助残适老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应该获得公共政策的支持,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成为助残重要力量。科技产品的开发,可以帮助解决残疾人出行、自理等方面问题,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同时,科技也给公益慈善事业带来巨大改变,给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诸多便利。
“科技助残是高科技进入民生领域的重要通道,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
△在2023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在调试康复设备。图/ 顾磊
助残产品升级
近年来,眼控仪、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人工耳蜗等科技产品不断为残障人士带来好消息。在这些科技产品帮助下,很多残疾人开启“无碍”生活,做到了一些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眼睛眨一眨,文字敲出来,形成一本文集。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机电神经信号,实现仿生手的动作控制,实现了手随心动。
“眼控仪的出现让渐冻症病人的生活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东方丝雨渐冻人关爱中心理事长王金环说。
眼控仪通过瞳孔追踪系统,让患者用眼睛操控电脑,打字、上网、绘画、炒股……甚至通过物联网实现部分生活功能。还有些渐冻症患者使用眼控仪写作,表达自己对疾病、亲情、责任的感悟。
助残产品不断升级。比如,人工耳蜗系统已经历几次迭代。“过去仅需要听见,现在追求听好听懂,要在噪音环境里听清,甚至欣赏音乐。”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说。
此外,儿童好动,经常出现耳蜗的体外设备不见了,再配会给家庭带来额外负担,现在企业针对性地开发了丢失定位功能。
“不只是助残产品,任何一款优秀的科技产品都需要纳入无障碍项目,这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丽君表示。
一些产品开发了“无障碍”模式,方便残疾人使用。高德地图内有个无障碍开关,打开开关后,会针对残障人发起有效的公交或步行规划。
自2021年起,浙江开展全国“高科技企业助残”试点,涌现出一批现代科技助残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给残疾人带来便捷生活。
帮助残疾人自立
科技也在残疾人教育、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助残科技产品及平台的开发,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理自立,融入社会。
“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应该是按比例和集中就业,但现在残疾人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人数很少,只占整个残疾人就业人数的1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在首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上说。
有的地方探索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帮助残疾人就业。浙江搭建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暨“残有优扶 我要就业”平台数字平台。
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小飞表示,平台主要引导残疾人享受人力社保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深化细化残联部门的精准就业服务,实现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实现“十四五”末全省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0%。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围绕残疾人就业的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已经为4000多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提供了培训,同时提供了上千人的工作岗位。
要让残疾人顺利就业,良好的教育必不可少。有些公益项目致力于残疾人教育。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音书合作了“聋人课堂的翻译家”项目,依托AI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特殊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公益助残新方式
捐微笑、捐步、捐早起……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八双筷子一个家项目”参与了腾讯公益的“为爱打榜”活动,所有人都可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筹款的爱心项目打榜,募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心智障碍人士技能训练及融合服务,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近年来,很多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筹款。“没有人天然一定给你捐款,肯定有一个从认知到认同到认可的过程,希望通过平台带动千万用户,一起关注助残事业。”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黄庆伟说。
在一次孤独症日活动中,4000多万用户通过支付宝入口了解孤独症是什么,1%的人捐了款,买了孤独症患者的电子画作,每幅画售价10元左右,共捐款570万元。
“网络慈善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改变了慈善格局。原来的慈善基本上是官方的或者单向的,现在的募捐是双向的,个体也可以在平台上求助,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杨立雄说。
因为网络科技的帮助,捐助越来越方便,方式越来越多样,点点鼠标、手机就能完成捐助。但杨立雄提醒,对科技在慈善方面发挥作用也要进行引导。比如,网络募捐要避免比惨,防止一些不规范或者冲击底线的行为。
亟待公共政策支持
“残疾人事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提升。同时,在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中,科技产品也能进一步发展。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了。”王振耀说。
王振耀说,现在还存在一些割裂,科研机构在研究,企业也在探索,但科研跟产业的衔接还不够,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整体而言,我国的科技助残适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高科技产品给残疾人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杨立雄也看到,有些助残科技产品价格过高,有的康复设备价格高达几十万元,残疾人用不起。
“助残的科技产品价格应该更加亲民,要想办法适应残疾人的消费能力。”杨立雄说,“但有些助残科技产品研发成本很高,而且产品没办法大众化,这样价格就会非常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支持,包括税收减免、研发经费投入等,在残疾人购买的时候也给予一定的补贴。”
王振耀认为,科技助残适老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应该获得公共政策的支持,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同时,他建议科技助残企业要有意识地提升社会化程度,在推出科技产品时找一些社区、服务机构去试验,让产品的社会接受度更高,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13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科技赋能,让残疾人无障碍生活》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