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青春
没错,最后又回到了创新精神。
因为创新精神,是公司最重要的牵引力,有没有创新精神,是公司是否在走下坡路的标志。
在这里,我建议你把创新精神理解成“年轻”,理解成渴望变化,接受变化。
一家企业也像人一样,只要心不老,对未来和变化有所渴望,有所接纳,它大概就永远不会走下坡路。
那么,怎么才能让企业一直走上坡路呢?
这要分阶段来看。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示意图)
为了方便你看,我把这张图又放了一遍。
在创业初期,你需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和激情,务实、踏实、专注于细节。
你明白创业不是空想,而是一点一滴的把产品做出来,把产品卖出去,给用户带去价值,并且把利润拿回来。
从而避免企业婴儿夭折的情况发生。
再往后,虽然企业走上了正轨,你也要克制住自己的不耐烦,专心在经营和管理制度的搭建上。
不要做一只海鸥,总是对现状不耐烦,而对一个又一个可能存在的机会充满热情。
这样,你也就避开了创始人陷阱。
企业成功进入青春期阶段,青春洋溢,大步向前走。
再往后呢?
你需要确定好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鼓励创新。
把价值观作为工具,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这样,你就可以把自己从繁杂的组织管理中抽离出来,专心思考其他事情。
什么事情?
如何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激情和能量,开启第二曲线,让企业持续保持年轻?
如何持续关注外部的变化和信息,了解市场的动向,了解竞争对手的变化?
你不能让自己投身于细节,而让员工都思考国家大事。
这就像关明生老师说的一样。
思考怎么做,不是你的工作。
思考如何赢,才是你的工作。
根据变化,制定策略。
根据策略,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保护好为创新而操心的员工。
什么意思?
爱迪思博士举了个例子。
有两个部门,工程部和生产部。
在外人看来,他们好像差不多,但实际上的职能差别却很大。
生产部的工作重点在短期效益上,在进度和产出上。
生产产品,短期能生产多少件,是100万件,还是90万件,有没有按期完成生产计划,这是他们要操心的事情。
而工程部呢?他们可能更多专注在长期效益上,在技术更新和整体效率上。
生产产品有没有应用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之后,每件产品的生产时长有没有缩短,这是他们操心的事情。
当这两个部门遇到一块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常常谈不拢。不欢而散。
生产部的人心想,我的天,工程部那帮人又开始瞎搞了。
什么新技术,能不能行先不说,现在你又要调整生产线,工人要重新学工艺,耽误我至少两天进度。
工程部的人心想,一帮大老粗。你们懂什么是技术吗?目光短浅,眼睛几乎长在肚脐眼上。
没有新技术,你现在还在用手摇纺车呢!
矛盾的爆发是如此激烈,老板犯了难。
怎么办?突然,他有了看似巧妙的主意:把这两个部门整合到一起吧!
真正的灾难开始了。
长期的效益,会被短期的效益压制,而且压制的非常厉害。
你会发现,原先冥思苦想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人员,现在只是到处做一些维修保养的工作。
之前两个部门吵来吵去,每年还能有几个新技术,生产效率是实打实在提升的。
现在呢?新技术是一个没有了。
所以,需要被保护好的,不光是你自己的创新精神,也包括员工的创新精神。
怎么保护?通过价值观,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
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永葆青春。
最后的话
一个人不怕身老,就怕心老。
一家企业也是。
当他不再渴望变化,不再对未来有期待的时候,他就开始安于现状。
不再把适应市场需求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当作既定事实接受。
明明有能力做的更多,更好,但他却迟迟不愿行动。
这就是心老。
那股向上的心气,不见了,消失了。
可正是这股心气,才有可能会让一家企业,永远灵活,永远增长,永远保持激情。
业务萎缩,不是问题。
设施老旧,也不是问题。
只要心不老,就永远能有再次出发的机会。
希望今天的经典答案,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能够对你起到一点帮助。
也祝你,永远年轻,永远充满热情,永远能有再次出发的机会。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