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走马财经
这样的成绩,让“美团又对外卖费下手了”的质疑声再次传来。
有人用美团的佣金和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佣金对比;有人用去年的佣金变现率对比;有人为骑手和商家抱不平。
美团真的又对“佣金”下手了吗?
1美团与淘宝的佣金,风马牛不相及抛开业务模式和成本构成谈佣金,是不公平的。
每当美团的财报出来,就要被吐槽一次佣金高,尤其是和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5%左右的佣金相比,美团高于20%佣金“简直高的吓人”。
但美团的佣金,真的那么不合理吗?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件事:虽然都是电商平台,但淘宝、京东等平台属于实物电商平台,本质是商品交易的平台,而美团是服务电商平台,是有共享性质的服务型电商。
业务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和美团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盈利模式不同。
以淘宝和京东为主的实体电商,主要盈利来源是客户管理,佣金就放在这个名目下。
首先商家要想入场,就要为平台和流量买单,平台可以向商家收取租金及管理费,即电商平台的技术服务费。因此实体电商可以对商家一直免佣金,即使后期需要提高准入门槛,也是象征性收5%左右的佣金。
其次平台是流量规则的制定者,可以在流量争夺中通过广告盈利,比如阿里旗下负责广告营销业务的阿里妈妈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收入。
但美团这样的服务电商平台,主要盈利来源便是外卖佣金和少量广告收入。
来源:美团财报
商家入驻时不需要缴纳年费和押金,不用交“开店费”,在佣金模式下,美团从单位交易额中获取的收入,主要依靠交易额抽成。
虽然近几年广告营销收入增加,但外卖佣金还是美团的主要盈利来源。
其次,收佣方式不同。
实物电商平台并非没有佣金或者佣金低,而是收取方式和叫法不同。
实物电商平台不收佣金是事实,但其他固定费用也是实实在在的商家成本。比如天猫入驻时要缴纳保证金、软件服务年费、交易佣金等。
以广告为例,在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商家为了在竞争中为销售引流造势,在这部分花费的成本上不封顶。
算起来,商户交给平台的固定费用其实并不少。
对电商平台来说,一旦平台流量池完成基础建设,收入远比佣金可观。尤其在流量红利已经开始消退的当下,支撑实物电商做大做强的流量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反观服务电商平台,收取佣金的方式只有外卖佣金,且是靠一笔笔交易累计出来的,随交易量变化,具有不稳定性。
如果硬要比,美团的第一季度外卖佣金是184亿,除以90天,每天2亿;京东的服务收入是279亿,即每天收佣金3.1亿;阿里的客户管理费是636亿,折合每天7亿。
可见,抛开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的比较,没有实际意义。实体电商平台的低佣金模式,放在美团上是无法成立的。
2“外卖佣金”背后被误解的真相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每年的第一季度都属于淡季,但相比去年一季度,不管是实体电商的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是服务电商的美团,业绩增速都非常高。
即使大环境回暖,盈利能力增强的美团依旧没逃开质疑。大家都认为美团在竭泽而渔,其盈利模式不会长久。
其实,美团看似居高不下的“外卖佣金”背后,有太多的“隐形成本”。
1.避无可避的骑手成本
跟电商平台相比,外卖算是一门苦活累活,因为订单都是即时性的,配送的成本和压力都很高。
骑手成本,是任何一个外卖平台都无法避免的。
天猫、淘宝能够长期低佣甚至免佣的秘诀之一就是:没有外卖小哥。
一笔淘宝交易,最终利益分配在平台和商家两方间完成,配送由商家寻求第三方资源完成。而一笔外卖服务,除了商家和平台参与分成,还有平台骑手。
2020年,美团外卖的总收入是663亿元,其中佣金收入是586亿元,支付给骑手的费用是487亿元,骑手成本占到佣金收入的83%。
也就是说,佣金中超8成变成了骑手的薪水。
假设一笔30块的外卖交易,8块为支付给的骑手费用,其中的6块甚至7块都由平台补贴,这部分补贴就来自于佣金。
2.履约成本太重
在海外,外卖平台的佣金率要普遍高于国内。美国的GrubHub、Uber Eats,英国Deliveroo的佣金率,平均都要超过30%。比如Grubhub,平台收取的基础佣金和配送费,加起来比例为32.5%,远高于国内外卖平台。
而且,国内的服务电商平台除了提供交易服务,还要即时配送,佣金包括了交易和履约两部分。
消费者通过淘宝购物,一般都是直接填写一个收货地址,由第三方快递配送;但外卖平台从下单到收货,一般时间必须控制在1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对物流速度的要求更高,平台必须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高速连接配送骑手。
实物电商平台的物流费用一般由商家或买家支付,但在外卖平台上,配送费绝大部分却是由平台方承担。
因为在国内,除了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有自己养的外卖骑手外,其他的小商家是没有这个能力去养骑手送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