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推动下,跨境电商这一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年度报告》,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1%,呈现出“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贸易伙伴更趋多元、消费品占比进一步提升、业态发展头部效应明显”等新气象。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几乎遍布全球,跨境电商贸易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中国制造”加速走向全球。
□ 付传明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不断深化拓展,外贸方式不断创新,跨境合作项目日益增多。
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需要具备跨境电商网络营销、平台运营等能力,掌握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数据分析、店铺诊断、视觉营销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在贸易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需要掌握行业发展最新理念和前沿技术的数字化创新人才推进新型数字技术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持续激发跨境电商行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的贸易创造功能,不断创造贸易价值,打开更多贸易新空间,进一步扩大其全球市场规模。
面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我国企业要更深层次参与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制造要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非常需要具有全球化视野格局、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精通跨境电商专业技能的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作为支撑。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供给呈现出数量、质量、结构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跨境电商企业普遍感觉缺乏合适人才,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运用系统观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当前,高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往往只掌握了跨境电商基础知识而缺乏专业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思考,强化全局性谋划,深化产教融合。高校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需求开展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系统打造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行业发展的最新实践植入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中,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企业要通过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和提供实训基地等途径,系统强化跨境电商实操技能训练,与学校合作培养具有实战运营技能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倾力打造产教联合体,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组织作用,完善“政行企校”合作联动机制,形成系统合力,整体性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面向市场需求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完善由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依据行业人才认证标准,以跨境电商职业技能证书为引领,将跨境电商新模式、新技术、新规范等行业前沿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当前,国际跨境电商相关的多双边规则不断完善,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要高标准对接国际规则,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扩大在跨境电商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和行业标准认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探索开展跨境电商技能人员职业标准国际互通、证书国际互认工作。
在国际化行业实践中培养人才。在贸易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线上消费已经成为常态,跨境电商正在引领全球市场转型发展。商务部报告显示,我国跨境电商的贸易伙伴已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将平台前移到目标市场,大力开展海外仓建设,平移对接目标市场网络,整合当地资源,在不断扩大的国际化行业实践中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加大国家投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撑力度,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增加人才海外工作经历和实践锻炼,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受到全球关注,应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国际合作,开展与国际组织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实践活动;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国际化实战平台,通过举行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国际化实战能力,提升商业素养和实战技能,实现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培育国际化跨境电商人才。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来源: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