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创业成本,创业中的成本在哪里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4-01-01 09:20:47

怎么判断创业成本,创业中的成本在哪里(1)

创业要花多少钱?相信很多老板都做好了“小米加步枪”八年抗战的准备。

为了省房租,办公室搬去十三陵,要么就和旧厂房共用一个大货梯;

为了省人工,扫地擦窗CEO自己来,出现危机全靠刷脸求放过;

技术起薪2W ,CEO加分红每月5K;办公室零食都是自掏腰包,雾霾越过六环的时候跟合伙人众筹了一台空气净化器……

抠成这样,总行了吧?

呵呵,你笑创业水不深,创业笑你太天真。我们为此采访了“创业研习社”的数十位创业者,他们那些想不到、看不见的创业成本,你都算到了吗?

一、 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创业中那些看得见且能基本算清的成本,此类花销从创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1、办公地点

我们初创的时候选择了孵化器,因为那里便宜而且装修的漂漂亮亮,还有酒馆健身房什么的,看上去很适合年轻人。

进去之后才发现它们以各种名义收了各种费用,比如说物业费、办公座椅什么的;现在一个工位的均价也要1000 了,随便来几个人就要小一万。更要命的是,之前说好会代理一些什么工商税务法律的手续、还给提供资金资源,结果后来就找不着人了。

讲真,孵化器除非免费,要不成本比自租还贵。

办公室还真不能租的太远,因为我们平时要对接大量客户,不能太偏,要么看起来很像非法集资的窝点……

当时好不容易在城里租下一块价值洼地,发现把通话费、网费(平均每半个月坏一次,还有修的钱)、水电以及和物业相爱相*(吵着架还要给着小费)的费用加一起,基本够付一个至少厕所好使的标准写字楼了(没错,我们的厕所长期3个坑能同时坏俩)……

本来随着公司扩张应该换更大的空间,看了看提前退租违约的钱之后我们咬了咬牙放弃了……

2、财税

第一次开公司,你根本不知道税务的机器要买,更不知道一年还有好几百的服务费,不知道发票的打印机要指定型号,不知道win10用不了(只有xp和win7才可以),还必须是正版的!

好多年前我经历过税控机,太烦了!而且被忽悠把公司落在密云,就为了减税。结果每次去,都是1天时间 油钱 打点税官,税控机坏了只能去制定的点儿修,全北京也没几个。

当初还没有税控机去代开发票,反复确认要带的东西结果到税务所还是少告诉我一样,当时那个崩溃啊!城里到密云折腾死,在税务局大门口打无数个电话求人最后也没解决,最终抽了一支烟请工作人员喝了一顿酒,结果顺利办完了……

刻章一个成本10块钱不到,刻一套就要400块也得是指定机构。

不知道政府机关和银行有那么多程序还有花式的手续费,也不知道就算是零税也要报。

还有账期、社保逾期产生的罚款以及增值税发票来了之后公司上下懵逼,经常对不上不说,开出来跨了月就要交税;如果找外部的财务搞,又要花不少钱。

3、人际

一开始公司只有产品技术团队,公关和销售基本都是我和合伙人兼着。虽说省了人力成本,但没想到“公关”费那么多。

简单来说,在CEO的日程里,只有“发红包的日子”和“发更多红包的日子”两种分别。各种客户、机构、群组,有事没事都要打点,节假日的红包尤其大。对内的加班外卖、团建撸个串还是要的,另外跑活动、换名片大大小小的算下来,也能组个市场部了。

以前光觉得招人要花钱,其实开人还有招人和开人(也包括自动离职)的时间错配之间产生的成本更高。

就招人来说,是HR、猎头或相关服务渠道的费用,即使全靠自己三顾茅庐,组团队时至少得花几十上百咖啡钱吧,招进来之后还有培训的成本。

如果是有人离职,青黄不接的状况是最难免的。因为对于我们这种初创的小公司来说,马上招人不容易,就连实习生都不好招,更不要说实习生也分“淡旺季”了。这个时候在核心业务无法持续上产生的与其说是成本,不如说是损失。

匿名

前段时间有个核心部门离职的女员工,*大概1个多月就以孕酮低需要静养为由回家待产,一直到产假结束;哺乳期一结束,走人了。

这种情况下根据法律章程不能采取强制手段,所以公司后来为了规避损失,干脆有了针对女员工的“潜规则”。

二、 隐性成本

有些地方看起来没花钱,但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却比数字更加触目惊心。

1、时间成本

CEO的时间是最值钱也是最不值钱的。最值钱是(如果)跑好了就很顺,可以利用杠杆撬动更多资源;最不值钱是几乎会做很多完全打杂的体力活。

日常工作是对外CEO,对内扫地的;遇到招人找业务的时候,就是对外首席忽悠官,对内首席打杂官,同时还是首席“铲屎官”。

都说CEO不能事无巨细,但初期是没办法的,要忙各种必需而对公司没有价值的事,比如注册、开户,入驻孵化器、场地等。在人招不齐和业务没跑通的时候,CEO资源对于公司下水试航几乎是决定性的,这个底子要打。

我认为的时间成本是花太多时间在不同问题的沟通上。每个人的执行力不同,本质还是理念不同,想让大家都和我一样有点不太可能。比如不盈利就不扩大销售规模,不盈利就不参加展会,不盈利就不继续完善产品线。

大量琐碎的事情看似是不用花钱,但是时间可以创造的效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或多或少的损耗;如果在重要的机会点上因为小事错过,对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花时间,心累。起初产品上线延期几乎是正常的,到了时间点,业务没达到预期, 但是钱打没了,这时候要说服*们继续追加投资,然而多数情况是没人理你。

一般是最后CEO 用卖车卖房的钱扛过去了,而当时没参与的*又回来跟你磨要求无溢价加入,你要是说不肯,就会背后被说丧尽天良,说不定坏名声传遍创投圈也未可知。

2、学习成本

发现自己还是个“小朋友”,这是当初创业时自信满满的自己没想到的。

真创业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自己专业的深度广度都不够。从小的方面来说,需要学习各种企业注册、管理的知识,还要了解更多外部领域的知识,让自己的公司或某个业务部赶紧跑起来。从大的方面说,CEO 也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跟更高的行业、层次产生联系,获得更多的指点,给业务更多的方向。

3、机会成本

没有看清市场形势,觉得行业一时发展不错就贸然入局了。

4、找错人的成本

完全没预见到的是找错人,绝对是血与泪的教训。

我和创始人是在一个BBS里认识的,因为我们是校友自来熟,而且聊的挺投机就一起合伙。创业之后,我发现他是资源型的,说实话这种能力在公司最开始的时候很管用,到后来跑通了就没那么重要了。管理和业务方面没什么想法,甚至因为一些私人原因消极怠工,后来一度升级到利益纠(撕)纷(逼)。最后以对方直接在融资前撤退,去外面自己搞了一个同类型业务成了我的竞对,而我公司以腹背受敌、内外元气大伤为结局。

创业的时候年少无知,不知道怎么融资,真觉得给钱就行;而且对方说自己是在圈里很有手腕的天使投资人,跟好多大佬都能称兄道弟,还说要帮我找人找资源什么的,漂亮话一套一套的,然后我就傻到给他让了70%的股份……

后来钱倒是给了,但是是分批一点一点给的,催一次打一次;之前答应帮的忙一个也没兑现,现在想起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后来想再融资的时候,新*根本就进不来,谈不动,新*就放弃了。到手的TS没了,公司竟然是在拉扯中资金链断裂耗死的。

剧透一下,我们是一个小规模的手游公司,每天靠和区域玩家客户的大量数据交互作为盈利来源。我最没想到的是会遇到“商业间谍”,这真不是小说里才有的事儿。

之前我们吃过员工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亏,导致团队试错成本太高,最后只能换人。好不容易来了个新人,形象素质都不错,当时我和HR一致认为对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给了他高于平均薪酬的待遇,极力把他留下了。其实一开始他*也确实不错,业绩能排到前三。在他干了半个月左右之后,突然跟我提离职,原因很私人,我不好再说什么。

不久之后我发现我们的一家竞对业务量迅速赶超我们,我开始怀疑有猫腻,但是后台搜索记录里也没有客户信息被复制的痕迹。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天都用手机拍下电脑屏幕上的信息卖给竞对。那件事情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疑神疑鬼,很难再相信别人。

5、其他成本

离婚。

年初开始身体不好,经常失眠,精神状况很糟糕,以为是压力大什么的挺一挺就过去了。后来越来越有点控制不住,一检查发现是抑郁症,现在正在积极配合治疗。

----------------------------------------------

通过以上创业者的描述或许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成本,有些来源于对创业的认知程度不够,也就是创业者本身没有真正从心理和生理上准备好创业。有些则是基础技能方面,比如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一开始就把账做好做规范,以方便日后融资。

其实身为创业者,就等于你已经选择了一个每时每刻都必须即兴主演的人生,你必须做更充实的准备,因为你即将面对的创业沟壑远比别人“几百种人生”的维度要宏大得多。

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付出创业的代价。而创业者的规则,就是迎难而上、拥抱变化。

YOU ARE CEO,U KNOW?

————礼物分割线————

如果你一路坚持看到了这里,很棒~

我们的《创业复盘实战营(线上)》正在招生,周子敬带你完成4轮复盘:复盘学习、复盘里程碑,复盘创业方法,复盘融资。

如果你在未来6-12个月有融资计划,

欢迎加入这个14天改变计划,带走一份定制化的创业&融资线路图。

报名请关注服务号"一堂选课中心"

❤️ 此外,关注后回复暗号“头条”,

还有4项专属福利:

1.领取《以太官方BP模板2019版》

2.申请免费BP诊断名额(每月限100名)

3.评估项目,对接优质FA和投资人

4.查看一堂全部课表(创业线路图)

本福利限时提供,想领抓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