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海、东海及其邻近海域和台湾海域都发现了大量的甲烷水合物。
且可燃冰能量密度大,供能能力强,质地纯净,几乎不会排放有害气体,还可在使用时产生可供农地浇灌的纯净水。
这些优点都使得可燃冰的开发,对各国,尤其是能源重度依赖进口的海岸国家如我国,非常具有吸引力。
二、可燃冰开采的双刃剑:技术突破与生态风险并存早在1982年,美国就开展了第一个可燃冰开采项目,十多年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也纷纷开始开展可燃冰开采的行动。
2013年,日本率先实现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技术。而我国也于2017年7月底完成了可燃冰的海上试采。也就是说,在我国开采可燃冰已经技术可行。
但是,在这背后,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还有很高的要求,且伴随着高度的风险性,若不能控制得当。
甲烷泄漏、甚至甲烷喷发等事件的发生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伤,危及整个生态圈的安全。
例如,甲烷的异常释放可能导致水体成分发生变化,对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压力。此外,这种释放还可能给水上船只带来浮力问题,导致船只沉没。
此外,甲烷本身是一种窒息剂,当其大量存在时,会危及包括海洋动植物和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命安全。
三、生态连锁反应:可燃冰泄漏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尽管在大气中的体积浓度只是二氧化碳的1/200,但根据其全球变暖潜力指数(GWP)的计算。
按摩尔数和重量计算,甲烷分别是二氧化碳的3.7倍和20倍左右,因此,可燃冰的泄漏也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当向海底沉积物或永久冻土层中注入化学物质以影响可燃冰的溶解并提取甲烷时。这些化学物质通常会被生活在可燃冰矿区附近的生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