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5日农历,1986属虎的一生婚姻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25 08:42:44

关正明

关正明(1926年—2009年7月12日[1]),京剧老生演员。原名关宝永,曾用名关名立(关名玄),浙江杭州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由关盛明为其开蒙。由于天赋好,接受能力强,十个月后即登台演出《二进宫》等剧,还参加了电影戏曲片《古中国之歌》的拍摄,与顾正秋并列为戏校尖子,在尚未出科时就初露头角。拜师马连良,前妻李蔷华,子关栋天。

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并任三团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李蔷华等长期合作。他不但擅演《失空斩》等老生传统剧目,还长于编演新戏,创新腔。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编演的剧目有《关汉卿》《杨继盛》《二子乘舟》《宋江题诗》及现代戏《红军远征》《焦裕禄》《柯山红日》等。原武汉京剧团(现武汉京剧院)副团长。

毕业后,随前辈艺人李文骙学戏,主攻谭派及余派代表剧目,并受马派、杨派唱腔的熏陶,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老生行的各种技巧。1947 年起搭班演戏,曾先后与李玉茹、杜近芳、赵燕侠、李慧芳、李蔷华等合作,至各地巡演。1950年与戏校校友组织了红旗青年京剧团,任主演。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并任三团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李蔷华等长期合作。

1939年1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月廿四日:上海戏剧学校录取新生揭晓

上海戏剧学校录取新生揭晓。录取一百六十余人。

男生正取

郑德材(关正明)、刘子裔(刘正裔)等四十八人

女生正取

顾小秋(顾正秋,榜首)、张梅珍(张正芳)等二十人。

1941年,农历辛巳年:《古中国之歌》影片开拍

导演费穆应黄信民之邀为民华电影公司导演了一部京剧电影《古中国之歌》,此据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改编,关鸿宾当助理导演。约请上海戏剧学校的同学前去拍摄。

序幕《水淹七军》、《朱仙镇》由上海戏剧学校老师瑞德宝、梁连柱等演出。

正篇全本《王宝钏》(包括“彩楼”、“击掌”、“别窑”、“回窑”四折),由上海戏剧学校同学演出:顾正秋饰王宝钏、关正明饰薛平贵、陈正岩饰王允、周正雯饰代战公主、朱正琴饰王夫人。

因为费穆在影片中加入很多实景,加之录影和录音技术有待进步,《古中国之歌》的成绩不甚理想。但扩大了上海戏剧学校的影响,顾正秋声名益著。

1943年,农历癸未年,秋:上海戏剧学校赴南京公演

上海戏剧学校赴南京公演一个月。演出于新中央大舞台。

演出节目

《新玉堂春》(顾正秋饰苏三,张正芳饰鸨儿,关正明饰蓝袍)

《四郎探母》

《金石盟》(张正芳饰潘巧云,景正飞饰时迁,顾正秋饰扈三娘,刘正忠演林冲)

《红鬃烈马》

《浔阳楼》

《贺后骂殿》

经关鸿宾安排,有两次安排一到十的十出戏:

《一匹布》《二美夺夫》《三岔口》《四郎探母》(只演《坐宫》一场)、《五台山》《六月雪》《七子八婿》(《打金枝》中异常)、《八珍汤》《九花洞》《十美跑车》。号称“十全十美”,演出约四、五个小时。

1952年,农历壬辰年:武汉市京剧团成立

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京剧工作团归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改名武汉市京剧团。中南京剧院同时改名武汉京剧院,从民众乐园划出来,专供武汉市京剧团演出和排练。

武汉市京剧团首任团长高百岁,副团长为陈鹤峰、高盛麟、郭玉昆、于宗昆、李福德(专职干部)。当时名家云集:老生有:高百岁、陈鹤峰、董少英、关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贺玉钦、倪海天;小生有:高维廉、杨玉华;旦角有:杨菊萍、李蔷华、陈瑶华、王婉华;净角有:叶盛茂、张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张啸庄.此外还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员,完全可用“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名家云集、流派纷呈”来形容,堪称国内的一流剧团。梅兰芳曾不无赞叹的说:武汉和北京上海是京剧的三大码头。

1955年7月,农历乙未年:武汉市京剧团1955年赴长江沿线城市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陈鹤峰、关正明、李蔷华、云艳霞一行则赴长江沿线城市演出。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1962年6月22日,农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汉市京剧团1962年赴沪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杨菊萍、李蔷华、高维廉、张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1980年,农历庚申年:武汉江夏剧院落成

原武汉京剧院(大舞台)因年久重修,历时近两年落成,庆祝新剧场演出的名家云集,如张君秋、俞振飞、李蔷华、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李慧芳等人士参加。

三天演出主要剧目(不分先后)

全部《法门寺》(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

全部《穆桂英·辕门斩子》(李慧芳)

《春秋配》(张君秋,俞振飞)

《春闺梦》(李蔷华,黄正勤)

《打渔*家》(童芷苓,关正明)

李慧芳、董少英还在汉首演了《盗魂铃》,李学四大名旦的唱腔唯妙唯俏,董则迎合武汉观众,学楚剧名家李雅樵的《打金枝》唱腔,因为新颖,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1981年11月,农历辛酉年:武汉市京剧团1981年赴沪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赴沪演于劳动剧场,由关正明、关怀等演出《打侄上坟》、《打金砖》等。

1982年,农历壬戌年:武汉市京剧团建团三十周年纪念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建团三十周年纪念演出在武汉人民剧院举行,剧目包括董少英的《徐策跑城》,关正明、李蔷华的《武家坡》,郭玉昆的《闹天宫》,高盛麟的《古城会》。其中高盛麟先生离汉赴京多年,此次演出极受欢迎,一票难求。京剧名家张宏奎、倪海天、杨正义、王婉华等都参加了三天的纪念演出。

1986年2月25日,农历丙寅年正月十七日:原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同学舞台生活45周年纪念演出举行

2月25日至2月27日,原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同学舞台生活45周年纪念演出在大众剧场举行。

来自上海和各地的关正明、张正芳、王正屏、程正泰、张美娟、孙正阳、王正壁、黄正勤、陆正红、陈正柱、武正霜等演出了《青石山》《天霸拜山》《清官册》《举鼎观画》《霍小玉》等。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1989年12月29日至1990年1月3日,上海人民大舞台举办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汪正华、夏慧华、艾世菊、王梦云、关怀、奚中路、张善元及昆剧演员蔡正仁、岳美缇、刘异龙和来自南北各地的关正明、杨春霞、陈鹤昆、张幼麟、李欣、李宝荣、杨淑蕊、陈秀文、刘桂娟等参加演出。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12月29日至1990年1月3日,人民大舞台举办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

汪正华、夏慧华、艾世菊、王梦云、关怀、奚中路、张善元及昆剧演员蔡正仁、岳美缇、刘异龙和来自南北各地的关正明、杨春霞、陈鹤昆、张幼麟、李欣、李宝荣、杨淑蕊、陈秀文、刘桂娟等参加演出。

2002年7月13日,农历壬午年六月初四日:上海逸夫舞台2006年7月13日演出

上海逸夫舞台本日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关正明(时年77岁高龄)饰孔明,尚长荣饰马谡,李长春饰司马懿,孙正阳、萧润年饰二老军,奚中路饰赵云,关栋天饰王平,蔡正仁饰马岱)

2008年3月30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三日,下午:武汉市京剧票友协会成立

老中青三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和广大戏迷为庆祝武汉市京剧票友协会的成立在武汉市大光明剧场欢聚一堂。全市30多家票房的票友们各自拿出最佳唱段来表达对“大家庭”成立的喜悦之情。参加成立仪式的京剧演员有关正明、陈瑶华、王婉华、朱世慧、刘恒斌、朱绮婉、刘薇、张慧芳等。

2009年7月12日下午5时29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原武汉京剧团(现武汉京剧院)副团长关正明逝世,享年83岁。

他不但擅演《失空斩》等老生传统剧目,还长于编演新戏,创新腔。在五六十年代,编演的剧目有《关汉卿》《杨继盛》《二子乘舟》《宋江题诗》及现代戏《红军远征》《焦裕禄》《柯山红日》等。原武汉京剧团(现武汉京剧院)副团长。

主要作品

《关汉卿》《杨继盛》《二子乘舟》《宋江题诗》及现代戏《红军远征》《焦裕禄》《柯山红日》《法门寺》《穆桂英·辕门斩子》《春秋配》《春闺梦》《打渔*家》。

获奖记录

其中《宋江题诗》曾获湖北省戏曲观摩演出一等奖。《柯山红日》曾参加1964年全国现代戏观摩汇演。

艺术特点

关正明扮相清秀,嗓音高亢圆润,戏路较宽,功底深厚。其不囿于旧的框篱,特别擅长唱功,在咬字上多用湖广音,韵味古朴,在运腔上,大胆使用旋律变化复杂的新腔,既吸收了谭派的亮音,又学习马派的潇洒,又借鉴了言派的委婉清雅,并且不断在余、杨两派中汲取苍劲韵味的营养,以麒派的做、表为基础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甜净委婉,细微含蓄,刚柔相济,俏丽多姿的独特艺术风格,演出的每一传统剧目均有他自成一格的独特唱腔和表演,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常演剧目《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甘露寺》《借东风》《洵阳楼》《红鬃烈马》《奇冤报》《举鼎观画》《李陵碑》《桑园会》《四郎探母》《搜孤救孤》《战太平》《定军山》《珠帘寨》《宝莲灯》《汾河湾》等传统戏,以及《关汉卿》《宋江题诗》等新编古代剧。电影《宝莲灯之二堂舍子》即关正明与李蔷华合作拍摄,近年已发行于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