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阐释】
李白与唐玄宗
根据研究,人们一般认定这首诗乃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写的。诗歌虽然袭用乐府古题,但全诗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透露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此诗对乐府古题有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唐代评论家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中说此诗:“奇之又奇,自*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可见在当朝就令人耳目一新。今天读来也仍充满奇情异彩。这是这首诗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
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此诗是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但更多人认为此诗有其寓意的。细味诗意,“别无寓意”的可能性很小,此诗应该是大有深意的。
玄宗初见李白,就对他恩宠有加。李阳冰在《李白集序》中说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羮以饭之。……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潜草制诰,人无知者。”李白自己也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玉壶吟》)
但这种好景不长,他很快就受到了谗毁,《鞠歌行》中自陈:“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这样的叙述在很多其他篇章中还有体现:“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人。”(《玉壶吟》)
结合李白的《梁甫吟》,也许更容易看明白《蜀道难》后面的含意李白是满怀高昂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的。他梦想着明君贤相的遇合就像姜太公遭遇周文王,“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并希望能建立像郦食其“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般的功业。
可惜唐玄宗这时已经被小人包围,是非不分了,而李白也已预感到安史之乱的爆发,“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远别离》)。李白既遭遇到“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之费二桃”般政治暗算,又看到“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的现实,这里“雷公”应指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权臣“玉女”暗指杨贵妃等女宠,“阍者”则很可能指高力士等权阉。如此种种,大概就是“蜀道”为什么那么难的真正原因吧。
李白的《远别离》大概要写得晚一些,应该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作品了。“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似指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宪宗在宦官的帮助下即位,玄宗不得不自称太上皇。这里揭示的应该是宦官专权和藩镇叛乱两个唐王朝的根本弊端。“或言尧幽囚,舜野死”,应是对返京后唐玄宗的遭遇的猜度。“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合理的理解是,唐玄宗死后,李白对他表达深切和永无休止的怀念。古人常常以夫妻或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这里,李白以娥皇、女英自喻,以舜喻玄宗。李白与唐玄宗死于同一年,唐玄宗死于四月,李白于十一月去世,李白生前得到玄宗死亡的消息是必然的。
李白对唐玄宗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对他天宝年间沉迷女色、任用小人、宠信宦官、疏远贤人不满,发出“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牢*;又对他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他痛恨的主要对象还是“猰貐磨牙竞人肉”、“磨牙吮血,*人如麻”的小人和恶人,以及“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的排挤贤人的丑恶现实。对唐玄宗的知遇之恩,他还是终生感激和怀念的。
望岳①杜甫②
岱宗夫如何③,齐鲁青未了④。
造化钟神秀⑤,阴阳割昏晓⑥。
荡胸生曾云⑦,决眦入归鸟⑧。
会当凌绝顶⑨,一览众山小⑩。
【注释】
①这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游泰山所作。岳:指东岳泰山。
②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1400多首,是唐诗思想和艺术的集大成者。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③岱宗:即泰山,山别名称岱,古以泰山为众山的宗主,故称岱宗。夫:语助词。如何:怎么样。
④齐鲁句:意谓泰山居齐鲁之间,峰峦青翠之色,齐鲁之外,还可望见。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未了:没完。
⑤造化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⑥阴阳句:意谓泰山高耸入云,遮住了阳光,在同一山的南北两面,光线明暗不同。阴:山北。阳:山南。割:划分。
⑦荡胸句:意谓望见山中层云迭起,心胸激荡。
⑧决眦(zì):决:裂开;眦:眼眶。决眦:睁大眼睛。决眦入归鸟:睁大眼睛目送归鸟飞入山中。
⑨会当:犹言终当。表示将来定要如此。
⑩一览句:语本《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天下:感觉天下的一切都变小了。
【经典原意】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景色如何呢?青青的山色把齐鲁两地都覆盖还没有尽头了。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聚于一身,山南山北的明暗判若黄昏和拂晓。山上云层迭起荡我心胸,凝神远望我目送着归林的飞鸟。总有一天我要登上山顶,那时周围的群山都将变得低矮渺小。
【当代阐释】
少年心事当拿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个青年的豪情壮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杜甫“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有了这样的心胸气魄,即使杜甫一生遭遇“安史之乱”,始终穷愁潦倒,即使他本来想做一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破灭,也仍不妨他成为一个名传千古的诗人。正如柳宗元所说:“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柳宗元本人参加王叔文集团遭遇失败,“欲慷慨攘臂自同昔人”,在当朝不可得,也仍不失其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
杂志上曾有一个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理想越来越小?也许我们一生都在调整我们的理想,而且因为情势变化和伴随成长越来越脚踏实地的缘故,我们的理想也许确实越来越小。但我们少怀壮志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位睿智的人说过,不管你的理想多么高远都不为过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百分之百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而如果一个人少年就没有壮志,那将是最可怕的。起步尚且如此,谈何千里之行?所以每个青少年都应向李白一样,怀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必将能有所成就。即使人到中年也仍不妨以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
【文化常识】
泰山
绵亘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省会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泰山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其他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滁州西涧①韦应物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滁县。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诗作于任内。西涧:在滁县城西。
②韦应物:737~约79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
【经典原意】
我最喜爱西涧边生长的那些绿油油的小草,茂密的树林里传来黄鹂欢快的鸣啭。黄昏的春雨使潮水迅速上涨,野外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孤零零地横漂在那儿。
【当代阐释】
似有如无之间
有时候,人是风景最好的点缀,因为人的出现,整个风景顿时活了起来,否则风景就只是风景,显示不出审美的意义。有时候,人是风景中最大的败笔,一幅无比美好的风景,因为人的出现,画面显示出极不协调,整个画面怎么看都别扭,人成了风景中的污点。更多的时候,人们对自然过度开发,或对自然景观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使人深深体会到人是自然最大的破坏者,是自然的罪人。
《滁州西涧》景幽、境幽,又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过这首诗最大的优点还在于他既写了景,又写了人;既写了人,又并没有出现人。这幅画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画,但我们并不觉得风景的寂寞与孤立。这里有人的活动痕迹,有生活气息,但又没有让人的出现污染风景。人类的身影,在这幅充满野趣的画面里,妙在似有如无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