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九月二日农历是多少,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农历是什么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5-01 06:18:48

历史上的9月2日

主要事件:

1:1861年9月2日——《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2: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3: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

4:1957年9月2日——美国阿肯色州发生“小石城事件”

5: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

1861年9月2日——《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在161年前的今天,1861年9月2日(农历1861年7月28日),《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也激发了德意志企求从中国攫取特权的*。当时的德意志尚未统一,以普鲁士为最强。普鲁士派出了远征队,其中包括一个以艾林波为首的外交使团和3艘军舰,代表普鲁士和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各邦,要在中国取得与英、法、美、俄四国在华同等的权利与地位,并不惜采用敌意的示威行动以胁迫清政府谈判签约。1860年初,普鲁士远征队出发,1861年(咸丰十一年)3月到达上海,不久又到达天津。

1961年5月,普方提出谈判签约事宜,既对清政府进行威胁,又对清政府进行诱骗。谈判进行了三个多月,最后,清政府迫于压力,妥协让步。9月2日,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与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的代表艾林波签订了《通商条约》。

中普《通商条约》共42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有:1.在条约交换批准5年之后,允许普鲁士使节进京居住。2.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允许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民人家属在广州、潮洲、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芝罘、天津、牛庄、镇江、九江、汉口、琼州、台湾、淡水等口居住、贸易,"至于赁房买屋、租地、造堂、医院、坟茔等事,皆听其便。"4.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均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5.普鲁士官船(军舰)可驶入中国各口,"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

中普《通商条约》是普鲁士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与普鲁士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也使得普鲁士取得了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同等特权,为普鲁士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创造了便利条件。中普《通商条约》签订10年后,德意志统一,这个条约为德国所继承,成为中德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日农历是多少,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农历是什么(1)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在117年前的今天,1905年9月2日(农历1905年8月4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历史上延续了12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日农历是多少,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农历是什么(2)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日农历是多少,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农历是什么(3)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日农历是多少,一九六五年一月九日农历是什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