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理解,但我感到震撼。
中文没有死,它活在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和对世界的描述里,语言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注解。
但低幼、降智和遗忘,正让中文遭受侵袭,甚至被大家形容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网络语言的低幼化,本质是自我降低思维和表达的水平。语言的贫瘠和降智,背后是思想的退化和审美的倒退。
语言是思想表达的载体,怎样使用中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拥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中文历经数千载而不老,如今却在一些人口中变了味道。
但我们本可以活得更美一点,正如中文本来那样。
还原中文之美
你知道濯枝雨是什么雨、黄雀风又是什么风吗?
《人民日报》曾出过一期画报:有哪些被现代人遗忘的中式旧称。
古籍的沙沙声中,天地万物、草木摇落、飞禽走兽、稚子鱼虫,均有古人途经人间时赋予的别称雅称,不过二三字,足见一袭雅。
中文远比我们想象中更考究。
有些词句,真的足以让人唇齿留香,透漏出的是一个民族源远而浪漫的审美——
一年十二个月的雅称,处处花事处处雅:
一月是元月,二月是杏月,三月是桃月,四月是清和月,五月是榴月。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叫“荷月”,七月叫“巧月”,八月是桂月,九月为菊月,十月是小阳月或梅月,十一月是冬月,十二月便称嘉平月。
更有“花三十客”之说——
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桃为妖客,杏为艳客,梨为淡客,菊为寿客,葵为忠客,蜡梅为寒客,琼花为仙客,丁香为情客,月季为痴客等等。
俗世种种之名,更是雅极。
“蝉”被唤作“齐女”。
相传,齐国王后因与齐王斗气而死,化为蝉,终日飞到庭树上哀鸣,只活一夏。齐王听后心乱如麻,相思不绝,故后人称“蝉”为“齐女”。
夏季消暑盛品当属于西瓜,古时西瓜被唤作“青门绿玉房”。
明代诗人瞿佑的《红瓤瓜》中云:
“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腥血沁中央。”
一口“青门绿玉房”下肚,便是“顿消烟火气,齿有冰雪声”。
没有空调的年代,一词一语已清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