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就要迎来立夏节气了,这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一年有12个月份,它就是把一年分成了12等分,但是这个月份其实是按照“节”来划分的,也就是24节气,其中12个是节,还有12个是气,而这其中的12个“节”就分割了一年。
这一点和西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中国的24节气的日期要与天地的运行相配合的,由于交节的时间是稍有差异的,因此日子也不是固定的,这就要比西方的星座更为精密和复杂了。
像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星座说,而对老祖宗的24节气了解不多,即是因为西方的星座说更简单易懂,而24节气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不好掌握和了解,所以不利于传播。
在过去农民种地,就基本都是严格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比如在立夏前一天所种的叫“春粮”,但是过了立夏当天种植的就是“夏粮”了,虽然只是一天的差别,但是区别也是很大的,这个也叫“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另外对于人的生辰,古人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一个人是哪年哪月哪天出生,也是按照节气的交接来确定的,像以前就是以立春节气当做是年的分界点,立春前是季冬,立春后就是孟春了。
如果立春早于春节,那么立春之后,腊月出生的人,他的生辰是计算在一月出生。而立春在春节之后,这样即便是正月出生的,也要算入上一年。
如今立夏节气到了,有人说今年立夏“不一般”,因为是“立夏逢甲子,寡妇要发愁”,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又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要搞清楚这句老话,先要搞明白干支历,因为“甲子”就是属于干支历中的。在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一套历法就是干支历了,它是以10天干和12地支两两组合而成的一套用来记录时间的,可以纪录年份、月份、天和时间。比如今年立夏是在5月6日,换算成干支历就是癸卯(兔年),丁巳月,甲子日。
由于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分别按照顺序两两组合的,正好就是60个单位,于是它们就以此作为循环来记录时间,而所谓“甲子日”就是干支历中的第一天。
今年的立夏是在农历三月十七日,这天对应的干支历就是丁巳月,甲子日。因此老人说“立夏逢甲子,寡妇要发愁”,意思是今年的立夏节气正好是交干支历中的甲子日,这样的结果就是寡妇也要发愁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在民间有一种说法“甲日管十天,甲子管两月”,即干支历中的甲日可以影响后面10天的天气,而甲子日则能影响后面两个月的天气。因此如果立夏甲子日,这天是下雨的话,那么后面的雨水都会比较多,持续近两个月的阴雨天气。
而如果立夏甲子日是晴天,那于是后面的雨水很少,可能会出现旱情。所以不管是下雨,还是天晴,这样对后面的天气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而在以前寡妇的日子很艰难的,家里缺少男人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独立谋生的能力非常低,难以维持生计。尤其是出现了灾情导致农作物欠收,那就更难填饱肚子了,所以就会发愁。
另外关于甲子日,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甲子日也是分雌雄的。在《五行书》中日这样记载:“甲遇单日为雄,遇双日为雌,雨落雌甲则无妨”。意思是甲子日当天如果是单数,就是雄甲子,而是双数就是雌甲子。
老祖宗认为:“雄甲有雨妨农事,如遇雌甲则无妨”。意思是说雄甲子对后面的天气影响比较大,可是今年的立夏就是农历三月十七日,这天是单数,这样就是雄甲子,看来后面的天气不会太好。
其实吧,古人的经验就是立夏节气当天下雨才好,如果立夏节气下雨了,就预示着后面风调雨顺,一般雨水较为充足。而在立夏节气的时候,正是很多农作物生长的旺季,也是需要雨水的,这样对农业是有利的。
但如果立夏节气是晴天,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少,比如农谚就说了“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不过这些说法在今天也已经过时了,因为相比于古代落后的种植技术,现在有了更科学的预测方法,并且还有人工降雨、水渠灌溉等,所以即便立夏节气当天是大晴天,对现代化农业的影响也不大了。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