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号农历是多少,1972年2月22农历多少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5-25 13:00:25

爷爷在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方面贡献突出,更被乡亲们称道和感激。

我们家乡属于伏牛山系的东部山区。山并不是太高,主峰只有四五百米高,和一些更低一点的小山和丘岭相连。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山坡是一种叫“披沙石” 的石质和不太坚硬的岩石构成。岩石经过长年的风化,表层变成一层沙土,所以叫做 “披沙石” 地。沙土地上面长一些黄草,当地人用它作搭建草屋的屋顶的铺草。为了增加粮食收成,很多人将上边的黄草除掉,开荒种地。但沙土地水土保持很差,只能种一些红薯、花生之类的耐干旱作物。另外,山坡比较陡峭,土壤流失严重,下一场大雨,石板上面的沙土就会被冲走,留下光秃秃的石板。一般来说,新开的山地两三年后就不适合耕种了。这样年复一年,周围的山坡都变成了光秃秃的不毛之地。

1955冬天,农村的初级合作社转为高级合作社,爷爷任高级合作社的副社长。他深知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动要求分管全社林业工作。他说:咱们是山区,山坡多,耕地少,土地贫瘠,光靠种粮不行。靠山吃山,自古以然。只有养山护山,才能靠山“吃山”。于是,他带领乡亲们上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利用适宜季节,动员全社劳力,突击植树造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春点种橡籽,春夏嫁接柿树、梨树、桃树、枣树等。仅1955-1956两年时间,就点种橡籽几千亩,嫁接各种果树一百多万棵。把我们的家乡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满山的绿化模范村。随着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的增加,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地表土壤的厚度,改善了土壤质量。山地含水量的增加给周围河流和小溪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河水清清,常年流淌。小河两岸还种植了稻子,使生活在山区的乡邻们,能够吃上自己种的稻米。我们的的生态环境由穷山恶水,下雨就发山洪,不下雨就干旱不长庄稼的荒山,变成了满山绿树成荫,硕果累累的青山绿水,大大提高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这些绿化成果在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遭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但是,在附近地区仍然是绿化较好的典型。鲁山县政协出版的鲁山县文史资料一书上有这样的描述:鲁山南部大青山地区,“青山至青,青在林多,青在草丰,青在水绿。那里土厚地肥,成为鲁山浅山区森林覆盖率最好的地区。在林业方面基础雄厚,在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后期,大青山区是鲁山乃至河南省林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先后涌现出李材林、沙振海两位省级林业劳动模范”。

2021年夏天,当地政府表彰了80年代的林业劳动模范沙振海,但没有表障我的爷爷 这个50年代的林业劳动模范李材林。据说是因为50年代的档案资料找不到了。从50年代到今天,己经过去将近70年了,中国又经历了各种大小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些档案材料可能已经丢失。更遗憾的是我们家里那一瓷罐爷爷的奖章在文革期间也全部丢失了。我想,政府表彰不表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爷爷的贡献造福于我们地区,乡亲们能够铭记心中,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政府表彰、通过不同途径反映我爷爷的事迹就是对我爷爷的最大肯定,人们没有忘记他,他活在了乡亲们的心里,他有一个被人民传颂的永远不倒的丰碑 —— 那一座座被森林覆盖的青山。爷爷的事迹也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代,使我们能够以他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做一个造福于人类的人。

不识字的“教育家”,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1972年2月2号农历是多少,1972年2月22农历多少(17)

1972年2月2号农历是多少,1972年2月22农历多少(18)

1972年2月2号农历是多少,1972年2月22农历多少(19)

1972年2月2号农历是多少,1972年2月22农历多少(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