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鸡苗育雏技术即是对出壳至六周龄的雏鸡在进行严格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环境的控制,使雏鸡群体生长整齐,个体发育健壮,从而提高雏鸡成活率。
适用范围本技术适用于我省中小型蛋鸡育雏场和育雏户。
技术规程1、育雏前的准备 育雏舍应避风向阳,具有保暖、通风设施。进雏前1周应将雏舍内外清扫和冲洗干净,四周墙壁用10%~20%的石灰水刷白,地面墙角、食槽、饮水器等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1小时后用清水冲净,舍内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毫升和高锰酸钾14克,封闭雏舍熏蒸消毒,包括饮水器、料盘、料桶、垫料、鸡笼等所有育雏设施。
2、雏鸡选择 孵化室选择雏鸡主要根据出雏时间,一般21天以前出雏的雏鸡,除明显的弱、残外,均算为健雏;21天以后出雏的雏鸡,除明显的健壮、活泼外,均算为弱雏。育雏舍选择雏鸡应根据雏鸡的精神与行为等综合表现来进行,健雏表现为眼睛大而有神,行为活泼好动,叫声宏亮,反应敏感,脐部无血痕、吸收良好,腹部大小适中、柔软,绒毛有光泽、中等长,握在手中的感觉饱满有反弹力。选择后的雏鸡将健雏与弱雏分开养育。对病雏及过小、过弱的雏要坚决淘汰。
3、环境温、湿度和通风的控制 育雏舍从进雏前两天开始预热,舍内温度要求达到30℃,育雏时的温度达到:第一周龄33℃~ 35℃,第二周龄30℃~33℃,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降至18℃~ 20℃为至。育雏舍供温应该适宜、平稳、逐渐下降,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一是检查温度表;二是观察鸡群动态。温度表悬挂在网上5~10厘米处。温度适合,雏鸡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睡眠安静,分布均匀且俯卧。温度过低,雏鸡密集靠近热源,且易引起感冒、下痢、不采食、压死;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频繁、采食少、体质弱、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啄癖。 育雏湿度应为:第1周龄65%,第2周龄60%,第3周龄后55%左右。舍内湿度以人感湿热,不口燥及雏鸡的胫趾润泽细嫩,雏鸡活动无许多灰尘为好。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上用大盆盛水增加湿度。当湿度过高时,可使用风机通风或往地面撒石灰来调节。 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可适当开窗,吊起卷帘,或用风机换气,换气时避免贼风和冷风直接吹向雏鸡。
4、一个月的鸡苗放置密度、槽位及水位 饲养密度应随品种、日龄、通风及饲养方式灵活掌握。笼养4周龄内每平方米50只-60只,5周-8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 9周-18周龄每平方米10只-14只。平养8周龄内,每平方米15只-20只,9周-18周龄,每平方米10只-14只。雏鸡群体以200只/群-300只/群为宜,并根据鸡的强弱、品种、年龄和性别分群饲养,在饲养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使鸡群的发育比较整齐。 饲槽,3周龄内用料盘,每50只鸡1个,4周~20周龄,每只鸡需要槽位8厘米。每30只鸡应备能装2千克饲料的料桶1个。 雏鸡饮水最好选用自动饮水器,也可用一塑料盘或瓷盘,上扣一废罐头瓶作为饮水器。平养每1000只鸡需8个-10个直径36厘米的饮水器或5根2米长的水槽。笼养每平方米一个饮水器,每只鸡至少可饮到2个饮水器的水。
5、饮水和饲喂 雏鸡入舍后,及时饮水和开食,先饮水后开食。1周龄的雏鸡忌用凉水,要求饮用凉开水,水温与舍温接近。可用5%的蔗糖溶液,连饮2天-3天。在雏鸡饮水后3个小时开食最佳,因为此时雏鸡体内的胎粪已基本排尽,并有饥饿感。开食时可将雏鸡料均匀洒在报纸上,让雏鸡自由采食,少喂勤添。7日龄内喂食6次/日-8次/日,7日龄以后4次/日-6次/日,当有80%的雏鸡吃八九成饱就可以撤掉饲料,这样不会使雏鸡采食不足或过饱,让其保持旺盛的食欲。为提高雏鸡的消化能力,从10日龄起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的细砂,或把细砂放在盘中任其采食。雏鸡日粮要求品质好,种类多,适口性好,并严格按标准和比例配合,充分搅拌均匀。7周龄内雏鸡的日粮配方是:玉米64%、麦皮7%、豆粕10%、麻渣3%、菜籽渣6%、浓缩料10%(其中,水解蛋白2.2%、浓缩料7.8%——内含雏鸡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6、合理的光照 过强的光会给雏鸡造成应激,过弱的光会使雏鸡采食量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体重。雏鸡入舍后前3天要给予24小时光照,光强度每平方米2.7瓦,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均匀,以利于采食和饮水;从第4日龄到第2周龄光照为18小时,但光照强度降为每平方米1.3瓦。以后每周光照时间缩短2小时,直至使用自然光照。
7、卫生防疫 雏鸡免疫系统不发达,易发生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的疾病,一旦传播则难以控制。所以一栋育雏舍要求饲养来源相同、日龄一样的雏鸡,一次入舍同时转出。并且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预防。为减轻每次免疫引起的应激,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雏鸡阶段应着重防治白痢病,进雏后3天内每只雏鸡 10001U青霉素饮水,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抗球虫药物。
注意事项控制好前三天的光照和温、湿度,让雏鸡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平时防止雏鸡打堆,做好免疫接种,定期搞好舍内外卫生消毒,门前设消毒池,防止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