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价格在经历了一周多时间的震荡下调后,近日再度明显上涨,并且再创新高。玉米价格保持涨势,不仅有更多的企业主动上调价格,上调的幅度也都在1分左右。相比于玉米和小麦的火热,花生和大豆就“惨”了,花生上涨动力不足,大豆遇冷提前“入冬”,粮价预警,让我们看一下具体情况。
小麦价格破新高,再度大涨意味着什么?据了解,近日山东青岛金喜燕面粉小麦报价1.66元,河北柏乡五得利小麦报价1.66元,陕西咸阳五得利小麦报价1.67元,随着小麦价格站到1.67元的高地,麦价也创下了近几年的新高。
小麦价格再度上涨的动力来源于供需两端,供应端方面,今年生产成本偏高,基层农户的挺价意愿一直比较强,而贸易商前期建仓成本高,对价格的要求也比较高。消费端方面,温度下降后,面粉需求好转带动面粉涨价,进而提升小麦价格。此外,近期玉米价格的上涨也是小麦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那小麦的再度大涨意味着什么呢?
1、意味着小麦价格还有上涨的潜力。此前我们提过面粉需求回升是小麦价格的关键节点,如果能进一步上涨,那么小麦价格就有持续上涨的潜力。
2、意味着企业对高价小麦接受度提高。近日,克明视频在回答投资者在互动平台的提问时提及,公司预估2022年四季度的小麦价格大概率较同期上涨,企业已经做好了麦价处于高位的准备,而这对于小麦价格的持续上涨石油好处的。
3、当前国家临储小麦每次的投放量都在4万吨,且基本可以全部成交,这种情况下小麦价格还会上涨,意味着临储小麦的投放对市场影响不大,而这对于小麦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是有利的。
玉米涨不停,后续上涨动力充足新一季玉米上市之后,虽然出现过短暂的下调行情,但上涨趋势不变,尤其是近期更是涨不停。山东深加工企业报价纷纷上调0.5-1分,华北部分企业上调价格1分,东北则是直接上调1.5-1.85分。玉米价格的上涨,主要有这么几个逻辑:
- 1、交通运输不畅,玉米市场流通量下降,据了解,从11月18日-11月23日,山东深加工企业晨间到货车辆数量从607辆一路下降到了55辆,企业主动上调价格也不足为奇。
- 2、虽然最近这段时间养殖产品的价格持续回落,但养殖端利润依旧丰厚,养殖产能还处于增长状态,玉米需求处于高位。
- 3、玉米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刺激了养殖户的看涨惜售情绪。
- 4、东北近日雨雪天气增多,影响基层玉米上量。
对于后市价格,目前大家比较担心的是疫情好转交通运输恢复后,市场会出现一波集中上量期,导致玉米价格大幅度回落。不可否认,玉米价格的上涨同交通运输不便有关系,但也没必要过度担心,基本逻辑有如下几点:
- 1、玉米减产预期增加。
- 2、小麦、进口谷物等玉米替代品的价格处于高位。
- 3、进口玉米量处于低位。
- 4、养殖利润较好,玉米需求量大。
预计交通运输恢复后,玉米价格会有小幅回落,但上涨动力充足,上涨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花生向上动力不足据机构预计,今年我国花生总产量降至1440万吨,相比前一年下降了23.4%。与此同时,进口花生的数量也明显下降,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我国花生仁进口总量为58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
既然产量下降,进口量也下降,为什么说花生向上的动力不足呢?
- 1、今年花生上市价格高开,并在此前一段时间,在豆粕价格的带动下,花生粕价格节节攀升,油厂榨利回归,收购积极性提高促使花生价格达到高位。随着进口大豆到港,豆粕价格应声落地,花生价格也被牵连。
- 2、疫情影响,餐饮业消费低迷,花生油消费恢复不及预期。
- 3、油厂收购策略转变,从投机性囤货变成刚需补库。
此前一段时间,豆粕价格的大幅上涨让大豆好好风光了一把,但是随着进口大豆到港数量的增多,大豆就被打回了“原形”,甚至遇冷提前“入冬”,贸易商已经被逼主动下调收购价格。大豆价格的下滑,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 1、豆制品市场消费低迷,一方面是受到了低价蔬菜集中上市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 2、大豆蛋白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下降,油厂利润收紧,需求减弱。
- 3、国储收购大豆价格下调,还有部分地区新豆停收,对大豆价格的支撑减弱。
接下来,国产大豆将会受到来自于进口大豆和廉价蔬菜的双重压力,豆价上涨难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