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Esther后,贝天牧全家在天安门合影,图源一席
据媒体报道,牧羊地儿童村的前身是廊坊儿童村,其实,从收养第一个中国孤儿到成立儿童村,当初只是贝天牧夫妇的一个梦想。
“对这个梦想的实现,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贝天牧很感激他的前同事——菲利普·海德先生。
“菲利普不是有钱人,他是学广电专业的,他梦想拍一部优秀的电影,但他却用全部的时间全职做慈善”,在一次去长春看完孩子回北京的火车上,菲利普·海德突发心脏病去世。
1995年,好友的去世使贝天牧更感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紧迫。那年贝天牧夫妇双双辞去北航的教职,专职收养孩子。
为了省钱,贝天牧携全家离开北京,迁往河北廊坊,成为廊坊开发区的第一户外国人。那时,他们夫妇最大的愿望,便是“有一栋可以照顾孤残儿童的大房子,建设一个充满家庭氛围的儿童村”。
当年租下的房子
孤儿院伊始,到处都要用钱。贝天牧不但贴上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从身边亲朋好友那里“搜刮”了不少善款。房子改好后的第一天,他们就从天津市福利院领回了6个孩子,加上自己的四个孩子一起,组成了一个拥有10个孩子的大家庭。
他们请来阿姨照顾孩子,并想方设法筹集善款,为帮助更多孩子,他们申请成立了基金会,取名菲利普·海德基金会,也为纪念逝去的好友。
“我得感谢赵广才”,贝天牧用生硬的汉语说。在了解到贝天牧对房子的愿望后,这位房地产商无偿借给他们一栋小楼。夫妇俩将它命名为“爱心之家”。
后来,赵先生又先后将另外4栋楼租借给贝天牧,用做收养孩子。2006年初,这5栋小楼收养的孩子已达60余名。
除了照顾孩子外,贝天牧最常做的,就是开着一辆11座的金杯车,到处走访周边孤儿院去“捡”孩子。
他承诺,可以免费带走任何孤儿院、福利院里照顾困难的孩子,不想接受的孩子,孩子们所有的开销也由他们一力承担。
贝天牧和孩子们在一起
贝天牧说,有一个小女孩儿已经在几年前被收养了,她来到儿童村的时候只是个婴儿,她患有5种疾病,5种身体残疾,她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北京的医院里,她好几次都差点儿死掉了,但是因为医生还有医院为挽救她做了很多努力,所以她活了下来。
后来有一个海外志愿者团来到儿童村,有一个小女孩儿,我估计差不多13、14岁,她来到儿童村见到了这个有着复杂疾病的小女孩儿,顺便说一下,这个女孩儿叫Grace。
另外一个女孩儿见到了Grace,然后喜欢上了她,后来两个孩子变成了姐妹,因此当这个志愿者返回美国之后,她对她的家人说:爸爸妈妈,我们得去中国,因为我的妹妹在中国。
然后这个家庭通过了收养程序,最后收养了Grace,现在Grace跟她的新家庭一起住在美国。这就是Grace的故事。
一个孩子看到了另一个小女孩儿,然后建立了联系,这是Grace找到家庭的关键。
尽管人手有限,但这的孩子个个都穿得漂亮整洁,绝没有人们想象中孤儿院孩子们脏乱的模样。这是贝天牧妻子的强烈要求,为此她经常和院里的阿姨们为“该不该节俭”发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