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固氮规律
根瘤菌通过固氮酶的作用,把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合成为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根瘤菌固氮。
出苗1周后结瘤,出苗后2-3周开始固氮,开花期后迅速增长,开花至籽粒形成阶段固氮最多,约占总量的80%。
每亩根瘤菌共生固氮6.45公斤,占大豆需氮量的59.64%。固定的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的½-¾(有资料说为20%-30%)。
根瘤菌固氮的影响因素
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植株生长健壮,结瘤多,固氮量高。
光照与温度,光照不足固氮作用减弱。最适温度为25℃左右。
水分与养分,最适为最大持水量的60%-80%。氮素抑制,磷钾促进,钼、硼、钴、镁有促进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BR),可提高根瘤菌固氮活性。
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的措施
增加有机肥排涝磷钾肥,亩施有机肥4000公斤,大豆根瘤菌数量可增加1.5-2倍。
调整土壤酸碱度,适宜中性或者微酸环境。
施用根瘤菌,每亩用25-40克根瘤菌拌种。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灌水、排涝。
合理补施微肥,早中期喷洒1%-2%钼酸铵或硼酸水溶液,能增产10%以上。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大豆是喜光作物
2、日照长度:大豆属于对日照长度反应极为敏感的作物。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在短光照和长黑暗条件下,开花提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开花延迟,生育期变长。
若将北方大豆品种引到南方种植,由于每天日照时数缩短,开花提早,植株小,产量低;反之将南方品种引到北方种植,因不能满足对短日照的要求,植株生长高大,但开花延迟甚至不能开花。
(二)温度
1、大豆是喜温作物。≥10℃的活动积温。
2、生长适温24-26℃,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萌芽,低于14℃。生长停滞。
3、不耐高温,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
4、低温-5℃,幼苗可能被冻死。开花期低于-0.5℃,花朵受害;低于-1℃,花朵死亡;-2℃,植株死亡,未成熟的荚在-2.5℃受害。成熟期遇到-3℃的低温,植株死亡。
(三)降水
1、东北春大豆区,5-9月降水600mm,产量最高,500mm次之,降水量超过700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减产。
2、遇旱灌水是大豆增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开花结荚鼓粒期。
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一)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1、大豆适应强,各类土壤均可种植。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最为适宜。
2、要求中性土壤,PH值宜在6.5-7.5之间。PH值低于6.0常缺钼,不利于根瘤菌繁殖发育。PH值高于7.5的土壤往往缺铁、锰。
3、大豆不耐盐碱,总盐量<0.18%,NaCl<0.03%,植株生长正常。总盐量>0.6%,NaCl>0.06%,植株死亡。
(二)土壤的矿质营养
1、大豆植株中元素百分含量(%):氮2左右,磷0.25-0.45、钾1.0-4.0之间、钙2.23、镁0.97、硫0.69、氯0.28、铁0.05、锰0.02、锌0.006、铜0.003、硼0.003、钼0.0003、钴0.0014。
养分三要素的比例为4:1:2
所需要的氮磷钾是主要元素。对微量元素反应也比较敏感,缺少时会引起生理病害,严重的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比如缺锌会使大豆植株生长缓慢,同时会影响磷元素的摄取,降低植株体内磷的浓度,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缺硼时,大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将降低产量和含油量;钼是大豆氮元素代谢的必要营养元素,并参与大豆固氮的过程,大豆缺钼时叶片发生失绿现象,有时生长点死亡。
大豆的栽培技术一、轮作与耕作
(一)轮作倒茬
1、大豆的茬口:对前作要求不严,对后作是好茬口。
(选茬选地)
2、重茬严重的减产20%-40%,重茬减产的原因:
一是病虫害容易发生蔓延
二是打破了土壤养分平衡
三是土壤积累有毒物质
(二)土壤耕作
施肥后耕翻,深耕20-22厘米。
施肥整地后播种比重茬播种增产19.3%。
经出苗后10天调查:整地播种的苗高8.9厘米,重茬播种的苗高7厘米,茎粗整地播种比重茬播种的增加0.4毫米。
耙平耙细,拾净根茬。耙深耙透,耙深12-15厘米。
二、播种
播种前准备
1、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8%,净度达到98%,发芽率>85%,含水量<13%。
2、种子处理:
选种:将杂粒、病粒、虫粒、栏粒、霉粒、秕粒去除。
晒种:晒种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
进行发芽实验,发芽率低于80%要更换种子。
药肥拌种,防病虫,促生长。
种子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孢囊线虫、苗期蚜虫、根腐病等。
施用除草剂:浅混土后即可播种。(封闭药)
三、施肥
一)需肥规律
每生产150公斤大豆,吸收大量元素
氮(N)10kg、磷(P2O5)2kg、钾(K2O)4kg、
微量元素
铁40g、硼3g、锰0.5g、钼0.3g、锌6g。
大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氮比小麦、玉米多2倍,磷多1倍,钾多¼-½。
二)基肥
1、有机肥:每亩3000-5000KG。
2、氮肥:中低产田亩施尿素7.5kg左右,高产田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
3、磷肥:亩施磷酸二铵10-30kg,或过磷酸钙30-50kg.
4、钾肥:亩施磷酸钾5-15kg,或草木灰200kg左右。
5、微肥:钼肥、硼肥、锌肥。主要用于拌种,硼锌肥也可底施。
三)种肥
1、磷酸二铵做种肥:每亩8-10kg.
2、尿素作种肥:3.5-4kg。随种下地,种、肥隔离。
3、钼酸铵拌种:每公斤豆种用0.5g,拌种用液量为种子的0.5%。
4、硼酸拌种:每公斤豆种用0.4g,用16ml的热水溶解,均匀喷拌在豆种上。
5、硫酸锌拌种:每公斤豆种用4-6g,拌种用液量为种子量的0.4-0.6%。
四)追肥
1、初花期追施氮肥:每亩追尿素3-5kg。
2、鼓粒初期根外追施,每亩用量为:
尿素:0.6kg;磷酸二氢钾:0.1kg;钼酸铵:15g;硼酸:100g;硫酸锰:50g;硫酸锌:200g.
先将肥料溶化于30kg水中,过滤后喷洒在大豆叶面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施用。
四、播种期的确定
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黑龙江南部地区及吉林地区一般在5月1日左右开始播种,其他地区在5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
五、播种方法
1、精细播种:机播
2、严格掌握覆土深度:
无论采取何种播种方法,覆土厚度均为3-5㎝。不宜过浅或过深。
六、田间管理
(一)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大豆播种后最初5周,杂草一般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对大豆生育影响不大。进入第6~9周,雨季来临,
杂草与大豆都进入旺盛生长期,形成草苗齐长的严重竞争局面,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分枝和花芽分化。
因此,除草的关键时期是大豆播种后5~6周,即由营养生长期逐步转向生殖生长期。如果这部分杂草一直延迟到第7周后再除去,不利于大豆增花保荚,造成显著减产。
大豆播种后4周内,杂草与大豆还没有形成竞争,在此期间内不必要除草。第6~7周,大豆第二片复叶出现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其自身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此后新出的杂草受到大豆的严重抑制,一般不会对大豆生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只要大豆播种后第5~6周将已出土的杂草防除干净,以后的除草措施一般是不必要的。如果前期除草不彻底,有必要在大豆开花前辅助1次人工除去残存的大草。
3、铲前趟一犁:平作、垄作均可采用。在豆苗显行时进行,松土保墒、除草增温。
4、中耕除草:共进行3次,中耕之前先除草。第一次在齐苗后2-3天,深度10-12㎝。隔7-10天进行第二次,深度8-10㎝。封垄之前第三次,深度7-8㎝。中耕兼有培土的作用有利于防倒和秋涝。铲趟作业的伤苗率应低于3%。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典型的症状是茎部发生褐色病斑。
2、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
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呈麻丝状。
菌核病防治药剂:1、腐霉利 2、菌核净 3、咪鲜胺 4、异菌脲
大豆根腐病
根腐病是大豆的三大病害之一,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减产在25%-75%,甚至绝产。
主要发生在苗期,病株 根及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长条形不规则凹陷斑,后扩展成环绕主根的大斑块,有的为害侧根。该菌主要为害皮层,造成病苗出土很慢,子叶褪绿,侧根、根须少、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结荚少粒少。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阶段发生和为害。造成幼苗出土前的烂种、烂苗和出土后幼苗的猝死,以及成株期的侵染,使植株矮化甚至枯萎死亡。
大豆根腐病药剂防治
噁霉灵 多菌灵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施芸苔素或其它生长调节剂。
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区发生最为严重。一般病粒率达10%-15%,严重地块达到30%以上。受害豆株早期落叶;粒重下降,秕荚率和青豆率增加,降低蛋白质和油的含量,严重影响大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