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部最早见到病斑的日期是7月上旬,8月中旬以后病害有明显的上升趋势9月初达到了高峰。随着生育进程的进程的进展,叶部病害开始缓慢下降,而荚部病害开始发展。
大豆灰斑病药剂防治:咪·丙 、咪鲜胺菌唑、多菌灵
大豆病毒病
大豆产区,大豆花叶病毒的侵染区在70-95%以上,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年产量损失5-7%,重病年损失10-20%。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产量损失可达50%。病株减产因素主要是豆荚数少,降低种子百粒重、萌芽率、蛋白质含量及含油量,并影响脂肪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等,病株根瘤显著减少。种子病斑的形成,主要因素是病毒感染,降低种子商品价值。
主要通过迁飞有刺蚜虫传播,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病株则叶片皱缩,向下卷,出现浓绿、淡绿相间,起伏呈波状,甚至变窄狭呈柳叶状。接近成熟时叶变成革质,粗糙而脆。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毒品种、建立无毒种子田、防蚜治蚜,药剂防治。
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病斑上生粗糙刺毛状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初生褐色病斑,渐变褐色,最后变灰色,不规则形,上生浓密刺毛状黑点,常包围整个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