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我们生活中必需品。
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的“油瓶子”,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最近几年我国一直都在努力。2022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1314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油料作物总产量比2021年增长1.1%。
这其中,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4亿亩,比上一年增加了2743万亩,产量达到202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产23.7%。油菜种植面积1.09亿亩,比上一年增加了接近400万亩,产量达到了1553万吨。花生种植面积5842.5万亩,总产量约1400万吨左右。
2021年国内压榨油共计3708万吨,其中,国产油料压榨1150万吨(油菜、花生)、进口油料压榨1700万吨(大豆、油菜)、进口植物油858万吨(棕油、菜籽油等),我国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度高达70%。
虽然2022年油料作物获得丰收,国内植物油自给率也提升了1.6个百分点,但我国植物食用油的自给率依然仅达到33%左右。
在我国,油菜、大豆和花生三者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之和均占油料作物的90%以上,要想攥紧“油瓶子”,进一步提高植物食用油的自给率,以下三方面是关键
- 其一、需要培育出高含油量作物的品种。
- 其二、需要进一步增加大豆、花生和油菜这三大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 其三、需要补充新的油料作物品种。
来自于非洲的油料作物——油莎豆,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油莎草原产自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在意大利、南非、西班牙、北美等地都有栽培,也被称为铁荸荠、虎坚果或地下核桃。
早在1960年就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从保加利亚引入国内,并试种成功。
其属于木兰纲,禾本目,莎草科,莎草属的植物。其茎叶丛生,叶片狭长,但也互生,茎由叶片包裹而成,呈三棱形。叶片平均长度65厘米,宽度0.5厘米,植株能长至100厘米,且具有极强的分蘖能力。
油莎草的地下茎呈匍匐状水平斜向伸长,一部分长出地面形成分枝,另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核状茎果,茎果被称之为“油莎豆”。
油莎豆中含有较高的淀粉、糖分,所以其生吃回甘,而且越嚼越甜。
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莎豆含油率并不高,仅为25%-32%,明显低于我们常用的三种油料作物(大豆的含油率一般在35%-40%,油菜籽的含油率一般在45%左右,花生的含油率一般在40%-50%),但其胜在亩产量高,平均亩产可以达到700公斤,一亩油莎草的产油量相当于4亩大豆的产油量,也相当于7-10亩油菜的产油量。
油莎豆榨的油,营养价值堪比花生油,Ve含量堪比山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以上,是榨取高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榨油后的饼粕不仅可以用来提取淀粉、糖等营养物质,还可以用来酿酒,酿酒后的酒糟又可加工成畜禽饲料。
油莎草叶片长,植株高大,亩产鲜草3000公斤,干草1000公斤,茎叶中含7.6%-8.9%的粗脂肪,10.6%的糖,9.8%的粗蛋白和19.3%的粗纤维,是牛、羊等家畜的优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