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在当今社会已逐渐成为人们一大嗜好,我也深深地染有此癖。听人们常说,滹沱河的源头已开发为县里的一处旅游景区,慕名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听人们娓娓动听的描述,引起了我一游滹沱源头的兴致,今年的暮春时节,一个偶然的机遇,我有幸游览了这一景区,了却了多年的夙愿。
滹沱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发源于繁峙县横涧镇桥儿沟村东一公里处的太戏山中。全长587公里,其中繁邑境内65公里,流经晋冀两省十四县,后汇入海河流入渤海。它像一条银色的飘带,横穿繁邑境内东西,浇灌着两岸的万亩良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繁邑儿女,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滹源文化。据史料记载,滹沱河在先秦的古籍《礼记》中叫“恶池”,在《周礼》中又被称为“厚池”,战国时叫“浮沦水”,西汉时称“亚沦”,东汉时才叫滹沱河(北魏时叫“清宁”后没叫开)一直沿用至今。
滹沱河在历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留下了许多溢美的佳作诗篇。唐代诗人李益留下了“漠南春暮到滹沱,边柳青青赛马过。万里关山今不闭,天家顿许郅支和。”的诗句。清代大学士陈廷敬也写下了“晨兴越大河,霜气压清波。秋日石梁外,人家渔浦多。远鸥浮水去,高叶趁风过。来往恒山道,征车奈晚何!”的诗句,经久不衰,脍炙人口。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一行乘车离开县城,驱车驰入高速公路,一路风驰电掣地行驰,在进入大营镇的高速路出口处,向南一拐驰入108国道,不多时就进入到滹沱河源头的桥儿沟村口,前方一座高大的石坊牌楼跃入我的眼帘,牌楼上方镌刻着“桥儿沟村”四个红色大字,牌楼两边的石柱之上镌刻着一副楹联,上联是:“居繁峙之首人才辈出”,下联是:“住滹源之头世代安康”。位于太戏山下滹源之头的桥儿沟村,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勤劳睿智的桥儿沟人民,他们遵循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传统,在这座仅有160余户,五百余人的小山村,近年来就出了90多名大学生,其中不乏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材生,位居全县之首,为国家培育出众多的栋梁之才。也许这个村是居住在滹沱河源头的缘故吧,因此,这里人杰地灵,文脉昌盛,人才辈出,是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