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大杨湖战役的后方指挥部
据《山东省菏泽市地名志》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陈、秦两姓,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继后,李、贾、闫等姓氏迁入。时属河北省大名府飞地,为十八屯之一。因陈氏一人为里长,故村名陈里长屯。至清朝时,姓氏人口增多,居住面积增大,特别是贾、闫、李三姓占大多数,又改村名为大屯。解放后,属菏泽县管辖。1958年,撤区并乡以前,大屯先后隶属菏泽县离明区、菏泽县第一区(1955年11月改称岳楼区)。1958年,建立大屯合作社,1959—1966年隶属菏泽县佃户屯公社。1966年,建立大屯革命委员会,隶属菏泽县赵楼区庞楼公社。1973年,大屯改为大队,隶属赵楼人民公社。1975年,大屯改为行政村,隶属菏泽市城关镇。1984年,大屯改建为村民委员会,隶属菏泽市(县级市)丹阳办事处。2001年,改城镇建置,大屯改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菏泽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至今。
菏泽牡丹区大黄集镇大杨湖村,距菏泽城西南60余里,菏(泽)兰(考)公路的左侧,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220国道菏泽市大黄集镇驻地东行约3公里,就到了大杨湖村。在大杨湖村村头竖立着一块村名碑。村名碑的正面书有“大杨湖村”几个大字。碑的背面刻有村名的来源:明永乐年间(1402年-1424年),杨氏由曹县迁此建村。1946年,著名的大杨湖战斗就在此爆发。村名碑上的记载和该村的《杨氏家谱》上的记载基本吻合。据《杨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杨氏世祖杨成由曹县徐圈前来建村,因地处灉水和汜水之间,以河为湖,取名镇杨湖。明正德年间,杜姓和王姓先后迁入,议商改村名为大杨湖。
1946年8月,这里却发生了一场中国革命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定陶战役,也称“大杨湖战役”。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大屯社区,距菏泽城东八里,号称城东南八里大屯。1946年这里同样建立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大杨湖战役的后方指挥部。二野的两位首长刘伯承、*曾在这里研究制定大杨湖战役方案,指挥大杨湖战役的进展以次在这里进行了部队的修整、改编、战前动员。
大杨湖战役的后方指挥部为什么会选择大屯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部队从定陶往北转移,要经过大屯,况且这是必经的通道,并给敌人以“刘邓大军溃不成军,被赶上太行山去”的假象。第二,大屯西头有一座楼房,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是不多见,且这座楼房上下有窗口,便于安装电话、电台、电报等设备。当时敌人也扬言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设备,我们就来个出其不意,稳中取胜,具备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第三,大屯这个村庄面积大,人口多,便于部队化整为零,况且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武术村。外界人不会轻率插手。第四,当时的大屯社区老党员多,老干部多,土改工作进行的早,农会工作开展的好。第五,当时的大屯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主街道是当时周围村庄的大集市中心,买卖兴隆,物质较为丰富,可为部队提供衣食等方面的便利。
1946年8月下旬,为迎接二野首长未到大屯,先遣小分队秘密来到大屯,筹备建立大杨湖战役指挥部,所需架设的电线、电台等设备送到临时筹建的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大屯西头地主贾其余的家里的西楼上。当时这座西楼是当时方圆50里内乡村建设中的最高质量的建筑,这座楼房位置靠里,又是地主的房屋,不引起敌人的注意。楼房共两层,上下楼都有窗口,便于架设天线,便于安排办公布局。8月28日上午,骑兵队进入大屯,方向自东向西,当走到东头的牛梭坑(现大屯小学后面位置),在上空盘旋的敌机已过,一匹马惊了,独自窜出了树林,被敌机发现 ,敌机立即投入了几颗炸弹,响声震耳欲聋,坑底里的污泥被炸出了坑。紧接着,敌机开始扫射骑兵队,骑兵勇士立即下马伏身战马飞跑,敌机过后,骑兵又即上马,以飞快的速度赶往指挥部。9月1日下午,刘伯承、*两位首长在部队的掩护下进入大屯。大部队分散到大屯贾家庙内及周围,警卫队在前后护卫二位首长。当时刘伯承、*二位首长靠街里北墙根步行,大步走向指挥部,这时敌机再次进行侦察,盲目地进行扫射,二位首长沉着冷静,根本不理会敌机的干扰,胜似闲厅信步。当时大屯的百姓听说刘邓二位首长来到大屯,也不顾敌机扫射的危险,争相出来观看二位首长的风采。许多老人回忆说:“刘伯承、*两位将军面对敌人的扫射,毫不畏惧,他们两个一高一矮,一前一后,大步流星地向指挥部走去。也是他们福大命大,他们不躲闪,也毫发无损。”在大屯驻扎的部队,他们纪律严明,不扰民,不借贷,睡上休息,背对背,握枪而坐睡觉。战争年代战士们的辛苦可想而知。刘伯承、*等首长晚上就住在贾龙泉的家里。贾龙泉的家和指挥部相隔有80米,且在丁字路口,便于警戒和疏通。他家的前面有门市,房屋较多。首长住在这里,在当时的条件是最合适的。据贾龙泉回忆说,首长们对百姓和蔼可亲,买卖公平,并不隐瞒自己的身份,相处期间关系非常融洽。由于刘伯承将军一只眼受伤,受伤的眼睛必须有保护措施,如带眼镜,必要时还要有遮掩。人物形象标记明显,这对于保护首长的安全是极为不利的。为此,保护刘伯承将军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找化妆替身是最有效的办法。化妆任务当时是在贾裕泉的家里完成的,贾裕泉是一个有名的乡医,房舍规整,院落大方,特别是后院严谨,树木茂密。白天他们在后院开会,安排工作,然后化妆,晚上七八个刘伯承分几路出发,各自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贾龙泉卖油馍、油条等生意可给首长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当时的农会及村民也给部队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当时能见到二位首长的人非常多,现在88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都说见到过刘伯成和*。
敌后指挥部卫生室在总指挥部的对过贾其兰家。卫生室共有20多名卫生员,为首的是李胜亮。当时卫生室正在救护多名伤员,为伤病员的恢复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时由于驻扎的部队人数多,与大屯相邻的武寺、桑屯也都有驻军。二野的首长也经常穿梭于大屯、武寺、桑屯之间,这期间也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9月2日,为进行战前动员,*亲自到大屯、武寺、桑屯部队驻地走访、慰问。当走到大屯和武寺分界线时,邓政委看到一位老人正在锄地,他看到这位老人没有戴草帽,就把自己戴的草帽给了这位老人。这位老人后来才知道给他草帽的人是*,便一直把邓政委给他的这顶草帽珍藏着,也到处宣讲着,传播着领袖与人民之间的深情。
从8月29日*主席亲自回电批准刘邓的大杨湖战役方案到9月5日大杨湖战役的彻底胜利,大屯社区作为后方指挥部为大杨湖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次战役共击毙敌人2400余人,俘虏敌人整3师师长赵锡田,俘虏部下8200余人,缴获战防炮6门,六〇炮7门,掷弹筒84个,重机枪86挺,轻机枪337挺,长短枪5560余支,坦克7辆,汽车14辆,电台19部,骡马330匹,我军伤亡4000余人,整3师这支敌人精锐部队的消灭,轰动了整晋冀鲁豫,震惊了东西两线上的敌人。
作为后方指挥部的大屯,这里工作非常繁忙,电话不断。而最繁忙的还是9月3日-5日,因为这几天战争进行的极为激烈,二位首长在大屯要接受各种信息,还要下达各项指示。9月5日晚上,刘伯承将军进入前线阵地,在刘伯承将军进入前线阵地的同时,*指示大屯作为后方指挥部的任务已胜利完成。9月6日下午必须全部撤离。在当日的下午刘伯承离开大屯时,他坐上装有木炭的汽车,走到村西头,汽车突然陷在土路的坑里。当时群众听说后,赶快找来了两头牛拉汽车,不一会儿就把汽车拉出来了,汽车上的木炭也掉下了一堆。军民赶快联手把掉下来的木炭装上车。此时,首长、战士与百姓一一话别,恋恋不舍。指挥部刚撤离,菏泽城区国民党部队就来搜查。他们刚好晚到一步,这里人影无踪,只好扫兴而归。
*对这次战役的评价很高,把大杨湖战役誉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而大屯作为战后方指挥部的战斗作用也浓浓地写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见证人采访记录:
我叫贾其沛,今年73岁,父亲是贾龙图,贾龙生是我亲大爷。听我父亲说大杨湖战役时,我家住着一位高级首长,他也爱好武术,短期内就与我伯父、父亲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临走时父亲问他,你们来干什么,他告诉父亲是来打杨湖战役的,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刘邓大军。
——贾其沛
我今年八十岁,1946年打杨湖战役时,我才8岁,刚记事。我家老院离指挥部只隔一墙。当时我家非常贫穷,窝里东西很少,也很容易搬,为了给驻军手摇发电机腾地方,我们全家暂时搬到东屋、门楼住,堂屋放手摇发电机,摇动时不叫外人接触。多位解放军战士轮流摇动发动机,电线跨墙穿越到总指挥部。为了隐蔽,电话线都用柴火盖着。部队的战士穿灰布衣服。
——贾其彪
我叫贾龙云,今年86岁,打大杨湖战役是14岁。我与贾龙泉家,即刘邓首长居住地是前后院,基本情况能记清。部队从南方来,向北方而去,前后有半个月时间。当时正值农历8月,柿子都熟透了。百姓与士兵关系很好,给战士吃柿子,他们要给钱,我们都不要钱。临走时,首长告诉百姓,这一走,是北渡黄河,然后再回来,挺进大别山。贾铁山层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如找着最好。
——贾龙云
大杨湖战役的后方指挥部就是大屯村,指挥部的地点就在地主贾其余家的西楼上。我家老院离指挥部的原地点只一院之隔。
——贾其佑
听父母说,大杨湖战役时部队经过我村,从定陶方向而来,走到牛梭坑,一匹马受惊,上空盘旋的飞机发现了,随机投下了几颗炸弹,响声一片,震耳欲聋。骑兵勇士极为英勇。飞机扫射时,贴马而跑。飞机离开,又立即上马奔向指挥部。
——贾西宝
听我奶奶说,刘伯承、*两位首长就住在贾龙泉家,我们两家距离不到100米,这个位置在丁字口,便于警戒疏通。贾龙泉靠街,有门市,有小吃,可为首长提供衣食住行的便利。
——贾振信
听我姥爷姥娘讲,刘伯承将军领着他的部下在我的后院住过,白天工作,晚上出去,白天进去一个刘伯承,晚上出来七八个刘伯承,长得一模一样,受伤的眼也一样,我们分不出来。在我家时间有半月之久。
——贾振华
听我父母说,打杨湖战役时,大屯也是个指挥部。指挥部安在大屯的时间有一星期之多。刘伯承、*两位首长在这里仅住了几天。首长住的时候还电话响个不停,非常繁忙。事也凑巧,指挥部刚全部撤离,敌人就来搜查,一无所获。
——贾银海
听我父母说,他们见过刘伯承、*两位将军,他们一高一矮,一前一后,大步流星地奔向指挥部。他们真勇敢,飞机在天上扫射着,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他们真是伟大,也是福大,命大啊!
——贾其宏
我父亲今年八十八岁,去年逝世,可1946年,他还是个小孩。听说刘邓大军来啦,他也到大街上看去了,拉的电线有拳头粗。忽然飞机来啦,扫射下一梭子弹,可把他吓坏了。
——贾艳峰
听本村老年人说,大杨湖战役时部队并非只住在大屯,武寺、桑屯住的也不少。
——武勤亮
我家老院与刘邓大军驻地——大屯贾家家庙邻墙。当时家庙柏树叠翠,遮天蔽日,便于驻军隐藏、居住。听我奶奶说,战士就住在家庙,背对背,坐地背枪睡觉,很是辛苦。
——贾永东
听我村老人贾庆福讲;由于驻扎部队人数多,首长曾穿梭于大屯、武寺、桑屯之间。听说*经过武寺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锄地,就把草帽给了这位老人。后来,老人听说给他草帽的人是*,便一直不舍得戴,珍藏多年。武寺的武庆全也知道这回事。
——贾卫东
我今年79岁,打大杨湖战役时,我才7岁。由于我从小胆大,哪里都敢去,对于那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大屯是指挥部确定无疑的,可惜那座西楼已经拆了。贾其兰家与指挥部对过,这里是战前卫生室,有20多名卫生员,为首的是李胜亮。当时只记得电话线特别多,从指挥部到贾家家庙,到处都是,这两处都是重兵把守。
指挥部撤离时,刘伯承坐在装有木炭的汽车上。不巧,走到村西汽车陷在土路的坑里。老百姓找来两头牛把汽车拉出了坑。汽车掉下来一堆木炭,军民联手装上车。离开时军民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贾其立
二〇一八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