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网友问:是不是各省要补发养老金了?最多的能够补发9个月待遇?这是不是大好事啊?
说实话,确确实实有这一回事,但是不要过度误解。真正的答案是这样的:
第一,补发养老金指的是补发“养老金的差额”。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基本统一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等几部分构成。
比如基础养老金跟各地统一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相挂钩,大多数过渡性养老金也是这样的。由于使用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时效性问题,今年退休的人员养老金会迎来重算。而之前退休的人员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进行调整的,不参与养老金重新计算。
由于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像广东、江苏、天津等很多地方都是9月份才公布,10月份实施。确实10月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重新进行计算,重新计算以后的养老金会提高,因此会从9月份开始补发养老金差额。
养老金计发基数,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概念。2019年5月,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地使用全口径城镇单位社平工资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但过去各地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口径,比全口径社平工资要高得多。为了实现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计算的平稳过渡,才推出了养老金计发基数,逐步过渡到全口径社平工资。
现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是由各地人社厅公布,需要报人社部、财政部备案后才能公布的。因此公布的时间相对较晚。今年早些时候退休的人员,只能使用2021年度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临时性养老金,因此才有了养老金重新计算的情况。
今年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增长速度最低的也增长4.2%左右,高的甚至能增长14.5%。这种情况下,增长比例越高的地方,本人养老金涨幅就越大。计发基数的增长,主要影响的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等跟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的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影响不大。
再加上每一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不同导致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不一样,每一个人发放的养老金额度补差也不一样。有的人能有两三百元,有的人只有几十元。
第二,补发9个月?可能性不大。有的人说养老金(差额)会补发9个月,实际上10月份发放养老金的时候,大多都是按照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出来的真正养老金了,于是一些人先入为主的觉得就会补发1~9月份的养老金差额。
这种想法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那就是养老金的开始发放时间问题。实际上,按照国家养老金实施社会化发放的规则,养老金都是从办理退休次月开始发放。如果是12月份办理的退休,养老金才会从次年1月份发放,可是由于是12月份办理了退休,就会参与2022年度的养老金调整。并不会参与今年的养老金重新计算。
所以今年养老金重新计算的人员,基本上至少是从今年1月份办理的退休,2月份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也就是最多发放8个月吧。如果是9月份退休的话,可能只有一个月的差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