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种榜单“层出不穷”,但大多比较片面,更多的只是以GDP总量作为唯一参考,缺乏客观、公平。往往会忽视了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比如说教育、文化、交通、历史、医疗等等。近日,由中国新战略论坛发布的2021年城市百强指数报告中,以交通、经济、教育、基础设施配套、人才吸引力、社会福利、人口增长率、国际知名度等各项指标,发布的全国百强城市,个人觉得是比较客观的。
具体来看该份榜单中,分别是由12座一线城市,14座准一线城市、28座二线城市、46座三线城市构成,整体上更具层次感,更能凸显出城市之间的竞争力。
一线城市的12座城市阵营,是很多人都比较信服的。名次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台北、武汉、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和天津。这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好的12座城市,即使是从具体站位上,也几乎是无可挑剔。其中,北上港深广是世界一线城市,位居前6,武汉一直以来就是全方位无短板,在去年前三季度中,GDP总量为12317.73亿元处于第9;在教育上一直是前五,与南京几乎是平分秋色;在医疗上,拥有处于全国前十的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
有人说,苏州为什么不是一线城市。论经济,苏州应该是除了六大世界一线城市之后最具实力的一个。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财政、社消、进出口总额、税收、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几乎都是全国前十,能做到这些的恐怕只有南京和杭州,南京和杭州之所以能够一线城市,在于交通、医疗、教育等,而作为普通地级市的苏州,只能退居新一线城市。
在14座准一线城市中,几乎也都是经济强省的省会、区域中心城市和苏州、无锡、佛山、东莞这样的最强普通地级市。苏州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成为14座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西安则以教育、医疗、交通等软实力紧随其后。上榜的还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郑州,长株潭经济圈的中心城市长沙,经济大省山东的双核心青岛和济南;浙江的第二大城市宁波;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海峡西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厦门,还有东北地区的沈阳和大连。
大连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的经济第一大城市,同时又是副省级城市,我国五大计划单列市之一,在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又不是很弱。以教育为例,拥有大连理工大学一所985高校,同时大连海事大学又是211,东北财经大学又是全国百强院校之一。大连虽经济有些退步,但升级成为新一线城市也是在合理之中。
在28座二线城市和46座三线城市中,从分布来看,基本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是,像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强市和大省的省会城市也在其中。二线城市中,以福州领衔,石家庄、哈尔滨两座省会城市紧随其后,同时,还包括了南宁、南昌、昆明、长春、贵阳、太原、乌鲁木齐、兰州等省会城市。
九江也是我国二线城市之一,成为江西省仅次于南昌的第二大城市。面对此,很多人或许有疑问。论经济总量九江确实不行,但是在财政上,九江并不差,在2020年达到286.4亿元,高于赣州、襄阳、岳阳、南阳,其中,襄阳仅有160亿元,岳阳为152.7亿元。除了,在财政上,九江的交通也是在整个中部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黄金水道长江和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的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