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宝鸡籍秦腔名旦袁丫丫艺术生涯的生动写照。从9岁学艺,到15岁离乡追梦;从《游龙戏凤》中娇俏天真的凤姐,到《山里红》中美丽坚强的九月;从获评“中国秦腔四小名旦”,到摘取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宝鸡走出去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丫丫,凭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在陇州大地上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艺术人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74年,袁丫丫出生在宝鸡贾村塬上一户普通农家,趴在戏台边听戏是她幼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加上得天独厚的一副好嗓子,7岁的袁丫丫第一次正式向父母提出学戏的愿望。
因为年纪太小,袁丫丫被戏校婉拒。父母想到,被拒门外或许也是件好事,他们知道当演员要吃很多苦,希望丫丫还是好好念书,今后谋个好出路。但对于秦腔,年幼的丫丫格外执着,只要哪个村子有演出她都要跑去看,无论哪里都是自己的舞台,有时间她就哼唱起来。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父母再次决定,支持和鼓励丫丫去学戏。
9岁那年,袁丫丫凭借自己的天赋,顺利考入宝鸡县文化馆戏校,成了年纪最小的学生。但她也是最能吃苦的学生,下腰、压腿、吊嗓子、毯子功、靶子功……就算受伤,袁丫丫也从不叫苦,自己休息几天,又钻进练功房加练。经过几年在戏校的认真学习,在老师的培养与支持下,袁丫丫在秦腔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她熟练掌握了秦腔唱腔的要点,练就了较为过硬的基本功。
15岁的袁丫丫,考入了甘肃省金昌市艺术团,主攻闺门旦、花旦。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袁丫丫至今记忆犹新,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站在宝鸡火车站的广场上来回踱步,想起在戏校生活的点滴,想到妈妈做的热面条,看着熟悉的街衢,不禁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