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平城乡各村名来历,杞县各村来历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10 09:36:04

双楼 在杞县西北地12公里、平城东南3公里处。8个村民组,398户,1992人,耕地2189亩。双楼村委会驻地

许赞,弘治进士。嘉靖中累官吏部尚书,久之加之傅,乞体,忤帝意,迁此建两所楼,落职间住,名村“许双楼”,简称双楼。

聚落矩形,面积30万平方米。2条东西主街与南北巷错落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沙土,机井36眼。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作物,兼营建筑、木工等副业。

杞县平城乡各村名来历,杞县各村来历(1)

小学1所,卫生室2处

西通213省道

谭寨 在杞县城西北13公里、平城东3公里处。10个村民组,497户,2488人,耕地3011亩。谭寨村委会驻地

谭姓筑寨先居,繁衍成村,取名谭家寨,简称谭寨

聚落矩形,面积27万平方米。3条东西主街与4条南北街错落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黏土,机井33眼。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作物。

小学1所,卫生室2处。

大路西抵213省道

新庄 在杞县城西北12公里、平城东南4公里处。8个村民组,344户,1723人,耕地1515亩。新庄村委会驻地

据该村崇祯年间碑记载,原名“孙家新庄”,简称新庄

聚落矩形,面积28万平方米。纵横主街交错。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青沙,机井25眼。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作物。是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学种田重点村。玉米皮编织厂生产的玉米皮花提篮、汽车座垫闻名城乡、。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西抵213省道

张营 在杞县城西北14公里、平城东南1公里处。2个村民组,209户,1048人,耕地590亩。张营村委会驻地

相传唐初李世民率领兵马到李仪宾庄探望姨母,兵马在此驻扎,故名“扎营”。后讹为张营。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沙土,机井9眼。主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西瓜等作物,兼营木工、建筑副业。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西邻213省道

李宾庄 在杞县城西北14公里、平城东南1公里处。4个村民组,172户,862人,耕地980亩。属张营村委会辖村。

唐初村人李某任仪宾之职,改名李仪宾庄,简称李宾庄。

聚落狭长型,面积30万平方米。主街1条。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沙土,机井11眼。主产小麦、红薯、花生、西瓜等作物,兼营木工、运输、建筑等副业。

卫生室1处

北临213省道

秦奉 在杞县城西北20公里、平城西北5公里处。15个村民组,588户,2943人,耕地4749亩。秦奉村委会驻地

唐代村有寡妪,秦某奉养之,时人义其行,因以名村。

聚落椭圆形,面积32万平方米。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黏土,机井35眼。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兼营木工、建筑、面粉厂等副业。

清末秦广业精喉科,子允中著《秦氏喉集锦》行世,孙、曾孙继其业皆喉科名医

小学1所,卫生室4处

大路东达213省道

孙寨 在杞县城西北21公里、平城西北6公里处。3个村民组,223户,1119人,耕地1272亩。孙寨村委会驻地。

明初孙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聚落矩形,面积14.2万平方米。民舍沿十字街四向延伸几条街,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黏土,机井9眼。主产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213省道经村东侧

蒋寨 在杞县城西北21公里、平城西北6公里处。4个村民组,297户,1485人,耕地2041亩。蒋寨村委会驻地。

明初蒋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聚落条带形,面积42万平方米。3条东西街并列。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黏土,机井19眼。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兼营机瓦棕床、木泥、油漆等副业。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213省道纵穿村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