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记载,洞真观始建于金代泰和年间,即公元1201~1208年,系全真派道士修建。观名随着历史几多变化。金时被敕封为“洞真观”,到了元代,则被敕封为“护国神虚宫”。而到了明万历年间,更是被皇帝赐予“护国隆寿宫”,并敕建“保国隆寿宫石坊”,颁发《道藏》经一部480函。这也是洞真观最鼎盛的时期。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山中水脉,凿池引泉,形成了卧龙池、玉漱泉、清冷泉等名泉。盛极而衰,到了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影响,道观逐渐进入衰败时期。
跨过皇宫门牌坊,但见古柏夹道,一直迎着我们来到了午朝门。跨过这道门,就进入了洞真观核心区。据碑文记载,上面刻有八个卧狮的皇宫门牌坊底座建于金元时期,而木制上顶则建于明万历年间。牌坊后面的古柏还有说头,数了数共十三株,难怪被称作“十三太保 ”。
跨越仙亭桥,就是修建于明代的玉皇殿。殿前有钟楼鼓楼相守。玉皇殿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左右天蓬元帅。已有零零散散的香客在玉皇殿焚香祷告。绣有道教几大天尊的五色领旗高扬空中,极富韵律的道教音乐从玉皇殿声声响起,回荡在山谷!在仙亭桥的桥面和桥下一共有28根石栏,这也是有讲究的,听说它们代表了“二十 八宿 ”。桥下是是驮碑神龟守护的卧龙池,泉池的水已结冰,泛着莹莹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