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概况,河南兰考县如今如何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3-03-12 05:05:26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只有475天,为什么兰考人对他的怀念却跨越半个多世纪而不减?

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这片灾难深重的大地,开始绝地反击。

焦裕禄任兰考县委*时,兰考正处于历史最低谷。

当时河南连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兰考是重灾区,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平均亩产仅43斤,大批农民不得不外出逃荒要饭。

当时有段顺口溜:“吃也愁,穿也愁,住也愁,烧也愁,出门愁,进门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夜间愁……愁来愁去没个头。”

全县36万人,灾民就有19万多人。大批灾民外出逃荒要饭,工农业生产形势严峻。

河南兰考概况,河南兰考县如今如何(5)

焦裕禄没有被巨大的困难所吓倒,以“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的决心和斗志,带领全县人民向“三害”发起猛攻。

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深入“三害”第一线,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斗志。

到任第二天,他就下乡去了。农民的草屋、饲养棚、田间地头,一年多的时间里,焦裕禄跑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走进了最贫苦的群众中间,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上任前,焦裕禄立下誓言:“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

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由于长期劳累、积劳成疾,他的肝病不断恶化,直至肝癌晚期,他依然坚持工作。

人们发现焦裕禄的衣服上第二、第三个扣子一直不扣,后来才知道,这样他方便把手伸进去,摁住肝部,压迫止疼。

在办公室,钢笔、鸡毛掸子、茶杯盖都成了他用来压迫肝部的工具,时间长了,他竟把藤椅顶出了个大窟窿。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42岁。

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张钦礼接续奋斗战“三害”

河南兰考概况,河南兰考县如今如何(6)

是张钦礼,和焦裕禄并肩战斗。1962年冬天,组织上派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张钦礼时任县委副*,两人一见如故,彻夜畅谈,非常投机,从此结成挚友,共同绘就了兰考发展的蓝图。

在张钦礼的建议下,焦裕禄大胆给抵制浮夸风、共产风的2000多名干部平反,使兰考各级领导班子队伍战斗力大大增强。

两人一起带领干部和群众查风口、治沙丘、排内涝,深翻土壤,治理盐碱地,在一年多时间里,兰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张钦礼此时主持县委全面工作。

此时,新华社记者来兰考采访。张自然成了焦裕禄事迹的主要介绍人。

是张钦礼,接过焦裕禄交的接力棒继续干。

焦裕禄逝世后,张钦礼主持县委全面工作,带领兰考人民大干快上,挖大小排水河道125条,配套支渠154条,“引黄淤灌出26万亩沙荒盐碱地为良田,种植了56万亩农桐间作地(区),建立了60个县、社工厂,填补了兰考历史上没有工业的空白。

仅县办的16个工厂,年产值4000多万元,税利760多万元,粮食产量由1962年的6000万斤增加到三亿两千多万斤,人均800斤,家家有余粮,是解放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兰考也由老缺粮县,到1976年,已上缴给国家3000万斤粮,100万斤皮棉,80万斤油料。

1965年底,穆青、冯健、周原来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张钦礼就花了大量时间对焦裕禄的事迹做了生动详细的介绍,一介绍就感动了穆青。

穆青听后,感动地说:"我参加工作28年了也没有哭,这次被焦*的精神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咱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重新报道焦裕禄。"

他们本来是想报道整个豫东灾区的面貌,经过张钦礼介绍后,决定着重报道焦裕禄的事迹。

那天晚上7点开座谈会,张钦礼了解得最全面,他一介绍,穆青就开始流下眼泪,晚上谈到后半夜。

穆青被深深地打动了,他才作出报道的决定。

《人民日报》宣传焦裕禄的长篇通讯发表在1966年初,通讯上把张钦礼称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

焦裕禄同志是1964年5月17日在郑州某医院逝世的,40年后的2004年5月7日,张钦礼同志也在郑州某医院离开了人间,享年77岁。

两人都是在麦子快要成熟的5月初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深爱着的老百姓。

张钦礼逝世的噩耗传到兰考,全县家家奠祭,户户哭声。

他的灵车从郑州魂归故里时,郑州人民自发出动几十辆汽车敬送。进入兰考县城,十万多民众跪立街道两旁挥泪迎灵。

兰考,原来估计只有30分钟就走完了,却走了4个小时。走完县城,本来可以直着走去张钦礼家,但是有许多群众早就在路上等着了。

为了不影响交通,堵塞道路,抄小路走了。路边等待的几千农民又连夜赶到他老家。下葬的时候,为了不引起人员伤亡,又提前改葬。

在他的家乡南彰镇张庄村,通往墓地的大小公路两旁、农家田埂地头,群众为他摆的祭品是一碗碗清水,是杂面窝窝头,赞扬他为官一生,两袖清风。

焦裕禄在兰考战斗的时间太短促,而张钦礼在兰考长达25年的风雨战斗中,英雄事迹更多更丰彩,更艰苦卓绝,更感人肺腑。

一位13岁的少年

当时一位13岁的少年,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被焦裕禄事迹深深感动。

他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

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焦裕禄,从此成了他的人生偶像。

后来,他参加了工作。他在正定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也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

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焦裕禄到任第二天,就下乡去了。农民的草屋、饲养棚、田间地头,一年多的时间里,跑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走进了最贫苦的群众中间,到处都有焦裕禄的身影。

我想这就是偶像的精神力量!

再后来他说:当县委*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他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1990年,当年采写通讯的三位记者重回兰考,倾情写下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另外冯健是我们南阳新野人。

同年7月15日,在福州工作的他夜读长文,无限感慨,当即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第二天的《福州晚报》上。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他后来还说过:“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焦裕禄同志为县委*树立了榜样。我多次去过兰考县,每每踏上兰考的土地,我的心情都很激动。

这位少年是谁?不言而喻!他正带领中国迈向新时代,开启现代化国家征程!

毋改英雄意气

河南兰考概况,河南兰考县如今如何(7)

2019年,焦裕禄去世45周年,张钦礼逝世15周年。

大一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张钦礼,感觉到震撼。人们只知道焦裕禄,不知道张钦礼,是一种遗憾。张钦礼的墓很朴素,但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我看过兰考地图,读过兰考县志。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背后都有知识作为支撑。

当年,我去了兰考县,因读《张钦礼传》,在南彰镇凭吊了张钦礼之墓。张钦礼的墓很朴素,但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因读了《县委*的好榜样》,瞻仰了焦裕禄墓。

河南兰考概况,河南兰考县如今如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