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运钧
流过五陵古镇的卫河
古代的战争都是围绕着河流展开的,运兵运粮最方便的通道就是河流。没有自然河流,古代的将帅们便想到了开挖运河,曹操最先开凿了卫河。
《三国志·魏志·太祖纪》记载: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从许昌渡河北征袁绍。在攻下黎阳后,为了进一步攻打邺城,曹操又在黎阳西边的淇门“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那么白沟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辞海》1999版对白沟是这样描述的:“白沟起自浚县西,发源处接近淇水东岸,东北流下接内黄以下的古清河。……以后,上起枋堰,下至今河北威县以南的清河,皆被称为白沟。”
从《辞海》中可以发现“古白沟”原来仅仅是指:“自浚县西,发源处接近淇水东岸,东北流下接内黄以下的古清河”的这一段卫河河道,并不包括内黄以下的黄河故道即古清河。
那么这一段古白沟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从淇河的历史说起。
西周时期的古淇河本来是古黄河的一个支流,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卫河。
淇河风光
《汉书·地理志》记载:“州,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另外《资治通鉴》记载:“班志曰:淇水至黎阳入河。”这里的“河”,古代专门指黄河。
各种资料都表明:古淇河并非在今淇门处注入卫河,而是继续南流至浚县古宿胥口处,折向东北流,经浚县官庄后,流经同山、白祀山之东,至浚县瓮城(雍榆城遗址)蒋村(顿丘县故城遗址),再往前行在大伾山东北方向注入古黄河,要长于今天大约40余公里。
今天的淇河,已经没有了沿东北走向的这一段大约40余公里的古河道,为什么呢?
这是黄河第一次改道造成的结果。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
这次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浚县新镇堤壕村)夺河而走,东行漯(ta)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ta)川分流,北合漳河,至彰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
改道形成的东汉新河在禹贡河之南。
这次黄河改道淤塞了宿胥口处东北方向的部分淇河河道,自此淇河不再从宿胥口向东北方向流动,而是在宿胥口继续南下流入改道后的新黄河里去了。
就这样,宿胥口以下东北方向长长的淇河老河道荒废了。这一段荒废了的淇河故道就是古白沟。
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实际上就是把东汉时期的淇河又改回到了周定王以前的淇河老河道里去了。
今天淇河与卫河交汇处
很明显古白沟的起点就是宿胥口,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的淇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