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浩】
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北京市烹饪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师从烹饪大师(海参王)王义均、时广南等。入厨30多年,受过苦,拿过高薪。今天却在以最平和的心态去拿捏鲁菜的守与创,以扎实、传统的鲁菜功底及精湛的厨艺揣摩鲁菜的发展与创新。
屈浩大师
在鲁菜界,乃至在整个中餐烹饪领域,提到屈浩这个名字都是响当当的掷地有声,他称得上是现代鲁菜的中坚力量,他受过传统鲁菜老师傅的严格教诲。赶上了时代变迁带给餐饮界的动荡,十年的海外烹饪经历,让他尝过创新的甜头。但就是这么一个夹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重要人物,在浮躁的今天,依然坚守着鲁菜最初的坚持,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坚持了传统,才能更好的创新。
【影响一生的恩师们】
对于屈浩来说,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在餐饮的探索之路上,遇到了很多影响其一生的恩师们,可能也是因为此,让他在烹饪领域取得较高成绩之后,毅然决然地成立了自己的烹饪学校,“烹饪和科学一样,需要有好的导师引导,鲁菜要发展,继承传统很重要。鲁菜的烹饪其实是经验与感觉的结合,很多东西如果自己揣摩可能需要很久,但如果有好老师轻轻点拨,可能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屈浩大师
张晨是屈浩的烹饪启蒙老师,“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老师,他们都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以陈景润为楷模。但我却因为偶然看见了,全国劳动模范中的厨师现场烹饪的图像,进而深深被这种技艺所打动。不过最开始对于烹饪,我只是喜欢,直到遇到了张晨老师,才让我真正领略了烹饪的魅力。”屈浩回忆,张老师的第一堂课,教授的是熘肝尖和拔丝丸子,两道相当简单的菜品,它们的技法却让屈浩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猪肝是软软的,我们自己在家切都滑刀,但老师却如行云流水般熟练运用推拉刀,将猪肝切好柳叶刀,而后将黄瓜片“啪啪啪”一切,配上木耳,调上碗汁,上浆、拉油、烹汁、翻炒、出锅,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如表演般漂亮。这一刻我猛然发现烹饪也可以做得如此艺术化。在心里,张老师就是艺术家。”正是有了这段经历,让屈浩不再是单纯地喜欢烹饪,而是深深地迷上了这一行。
屈浩大师作品——干烧鱼
为了磨炼自己的厨艺,在学校期间的每个寒暑假和周末,屈浩都要到万人大食堂免费给人当厨师,“鲁菜技法讲究的是拿捏,很多时候是凭经验决定的瞬间感觉,想准确掌握火候,熟练操作,没有捷径,就是勤练。
1982年,屈浩从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丰泽园工作。在那里,屈浩认识了他烹饪生涯中的第二个恩师。当时担任丰泽园厨师长的王义均。在丰泽园,屈浩更加刻苦学习,勤快做事。还创造了丰泽园活剥鹌鹑的纪录。一分钟剥七只鹌鹑,“很多时候,有些人喜欢干上手活儿,不喜欢干下手活儿,上手活就是技术活儿,下手活是杂活儿,我当时是什么都爱干,不偷奸耍滑。”就是源于这种勤奋,四个月后他被王义均看上,提拔为加工间主管。自此,屈浩的烹饪生涯开始了一番精彩的旅程。
国家名厨、鲁菜泰斗——王义均大师与屈浩合影
“和师傅学,不仅仅是炒菜,还有做人,很多事都是拿捏分寸,鲁菜也是拿捏、中庸,它不像川菜那么热烈,不仅要中还要合,融合,就像八卦图一样,看似不是一条直线但却分配得很平均。做菜要和谐,一桌菜吃完很舒服,色彩、原料、烹饪技法搭配得当。而拿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功力。”对于屈浩来说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缺少的就是一种坚持,而他坚持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