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第一块贵州龙化石由原地质部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在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发现,这也是亚洲地区发现的第一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195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发表论文《贵州新发现肿肋龙化石》,指出“胡氏贵州龙的新发现代表原始鳍龙类在整个亚洲的第一次发现”。
在贵州龙化石引起轰动并被认定后的一段日子里,对于贵州龙化石的研究也断断续续。1979年1月,杨钟健教授在北京病逝,贵州龙化石的研究几近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1995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报道,并指出“贵州兴义是我国已知的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二亿四千万年前三叠纪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产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报道一经刊出,就在亚洲乃至国际古生物研究界卷起一股“龙卷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借助贵州龙的热度,文物部门对绿荫埋藏贵州龙化石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划出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抽调人员,对化石进行分类和研究,最后选址设计修建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