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重要性我们介绍过很多,活性益生菌已被证明有利于解决胃肠道问题,保持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稳态,同时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最近几年,益生菌也开始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然而,作为益生菌的“表亲”——益生元,其知名度却较低。
益生元最先被定义为: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最基本的益生元为碳水化合物,但定义并不排除被用作益生元的非碳水化合物物质。2016年12月,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发布共识,更新了益生元的定义和范围。益生元的新定义是:能够被宿主的菌群选择性利用并转化为有益于宿主健康的物质。新的定义扩展了益生元的概念,包括可能的非碳水化合物物质,可应用于胃肠道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并且益生元的类型不再仅限于食物。在这次的修订中原有的益生元家庭又增加了共轭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母乳低聚糖、多酚类物质和植物化合物。
尽管益生元作为我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对其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才刚刚开始了解。益生元是不易消化的基质,它可以促进有益的细菌,特别是在远端结肠的细菌的增长,最终发挥对健康有益的作用。益生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碳水化合物,这些益生元化合物也被称为“不易消化的低聚糖”或“微生物群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我们最先接触的益生元是母乳,它有助于促进婴儿肠胃内有益细菌的生长,帮助消化和构建免疫力。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议一般是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很少有关于每日益生元纤维摄入量的推荐。这个量取决于所需的益生元的类型和其发挥疗效的剂量,专家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量在5到20克之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建议,每日益生元的摄入量不少于5克。就是说至少5克/天的益生元才能发挥对健康有益的作用。很显然,仅仅靠摄入含益生元的食物很难到达这个量。比如说,菊粉(inulin/FOS)发挥作用的剂量是15克/天,那么一个人每天需要消耗约600克的小麦/谷物产品(比如,一整条面包),400克的洋葱,约100克洋姜,600克的芦笋。如果想实现益生元的益生效果,那么配方食品和饮料及膳食补充剂是个不错的选择。
膳食纤维和益生元的差别
膳食纤维是一种在植物中发现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在历史上,它被公认为不溶性“粗粮”,因为它通过结肠完好无损,没有被消化。最近,那些可以被部分消化的可溶性纤维的功效也被认可。不溶性膳食纤维通常被假定为益生元,因为只有当他们能够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发挥健康作用是才能被归类为真正的益生元。
尽管在不同的国家,监管制度可能会根据碳水化合物类益生元的聚合程度来限制这种分类,但是益生元中有一大部分可以归类为膳食纤维。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最近的法规中指出只有包括3 - 10个碳水化合物组成单元的低聚物才是膳食纤维。这样的话有些益生元符合这个要求;而那些含有二聚体较高的商品就不能叫膳食纤维了。
益生菌和益生元有什么关系?
首先,益生菌和益生元都为促进人类肠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生活在你的胃肠道。这些活细菌已被证明有利于解决胃肠道问题,保持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稳态,同时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从本质上说,益生菌帮助消化,清理肠道,保持肠道功能。像所有的生物一样,要保证人类获益最大,就要养好肠道内的益生菌,保证它们活跃、健康地发挥作用。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换句话说,益生菌吃益生元。
通常被认为是益生元的化合物包括:
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可溶性纤维,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龋齿。果寡糖广泛存在于香蕉、大麦、大蒜、洋葱、黑麦、马铃薯、洋姜、小麦、等植物但提取较为困难,且难以批量生产,商品果寡糖制剂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中具有果糖基转移活性酶作用于蔗糖得到的。